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主讲:梁大伟、彭裕红、梁林辉等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方向和特色课程之一。该课程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建立以专业教育为基础,过程中加强产业关联度,精准植入创新创业实训项目,培养学生能动性与创造性,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本课程结合雅安地方产业特色与特色资源,设计开展“创新实训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家乡建设理念。
教师团队
梁大伟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 药学与检验学院 | 教授
梁大伟,男,博士研究生,1985年5月生,中共党员,教授。2014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法:1.天然活性药物分子的合成、结构修饰与活性研究;2.稳定同位素标记药物的合成工艺开发;3.临床药用分子及中间体的合成工艺开发。现任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党政第三党支部书记。主要教授的课程有《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参与国家骨干专业建设1项;主持四川省重点专业建设1项;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药学专业群)项目建设负责人。学院第三届“卓越教师”奖;学院第二届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学院第五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院第一届“创新杯”优秀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大学生创新创业二等奖指导教师;学院首届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学院第四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院第二届“新星奖”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优胜奖及课件单项评比第1名;雅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示范团队。发表SCI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
论文与著作
1.Dawei Liang, Yueqiu Wang. The first synthesis of 7-prenylisatin[J]. Mendeleev Communications, 2019, 29(2): 172-173.
2.Dawei Liang, Yueqiu Wang, Bin Zhang, Ye Yuan. Synthesis of deuterium-labelled (±)-duloxetine-d5 as an internal standard[J]. 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8, 42(2): 109-111.
3.Dawei Liang, Yueqiu Wang, Yanyan Wang, Donghua Di. A simple synthesis of the debrominated analogue of veranamine[J]. 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5, 39(2): 105-107.
4.Dawei Liang, Yueqiu Wang, Yanyan Wang. A practical synthesis of deuterium-labeled cefuroxime[J]. Mendeleev Communications, 2015,25(4): 252-253.
5.Dawei Liang, Nana Gao, Wei Liu, Jinhua Dong. Construction of 1,2-dialkenylcyclohexane framework via Ireland-Claisen rearrangement andintramolecular Barbier reaction: application to the synthesis of (±)-geijeroneand a diastereoisomeric mixture with its 5-epimer[J]. Molecules, 2014, 19(1):1238-1249.
6.Dawei Liang, Shuang Li, Meihui Zhang, Jinhua Dong. Synthesis of a diastereomeric mixture of deuterium-labeled lovastatin and itsacid ammonium salt[J]. Journal of Radioanalytical and Nuclear Chemistry, 2014,300(2): 891-894.
彭裕红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 药学与检验学院 | 教授
彭裕红,女,1966年2月生,无党派人事,现任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负责教学、实习实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规划、创新创业、师生比赛、质量诊改、校友会等工作。主要教授课程有《中药化学》《药物化学》等。2018年四川省优秀教师,2019年四川省三八红旗手,主持国家骨干专业建设1项、四川省重点专业建设1项。主编教材《天然药物化学》、《临床检验仪器》等多部教材。
梁林辉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 药学与检验学院 | 工程师
梁林辉,男,1986年9月生,中共党员,讲师,工程师。201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学专业,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开发、精神病遗传与药理。天然药物化学课程负责人,参与雅安市科技科技局课题1项,横向课题5项,校级课题、教改项目若干项。参编化工出版社《天然药物化学》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SCI论文1篇,其他学术论文4篇。
张露文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 药学与检验学院
个人介绍
张露文,女,1995年10月生,四川雅安人,专任教师,主要讲授课程为《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2018年,本科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理学学士。2021年,研究生毕业于空军军医大学,药物化学专业,医学硕士。参与横向课题多项,发表论文8篇,申请专利2项。
研究领域:新型绿色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在新型有机反应中的应用、药物合成和天然药物化学。
论文与著作
1. Lu-Wen Zhang, Xiao-Jun Deng, Dong-Xu Zhang, Qin-Qin Tian, and Wei He*. Aminolactonization of Unactivated Alkenes Catalyzed by Aryl Iodine [J]. J. Org. Chem., 2021, 86, 5152-5165.
2. Lu-Wen Zhang#, Li Wang#, Nan Ji, Si-Yang Dai, Wei He* Asymmetric Epoxidation of α,β-Unsaturated Ketones via An Amine-Thiourea Dual Activation Catalysis [J]. Tetrahedron Lett., 2021, 68, 152941-152944.
3. Lu-Wen Zhang#, Xie Huang #, Jia-Qi Wang, Wei He*. Hypervalent Iodine-Mediated and Traceless Fluorine-Oriented: Synthesis of 5-Methyl-1,2,3,4-tetrahydropyridine from Unactivated Alkenes [J]. Asian. J. Org. Chem., 2021, 10 (8), 2147-2151.
4. 张露文, 何炜*. 分子碘催化氧化C(sp3)―H功能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J]. 有机化学, 2021, 41, 1359-1395.
5. 张露文, 袁佳妮, 何炜*. 奎宁衍生的新型手性胍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合成化学, 2021, 29, 85-90.
6. 张露文, 温志国, Borzov Maxim, 聂万丽*. 芳香胺盐酸盐/硼烷体系催化的氢胺化/还原反应研究 [J]. 化学学报, 2017, 75, 819-823.
7. Xiao-Jun Deng, Lu-Wen Zhang, Hui-Xia Liu, Yu Bai, Wei He*. mCPBA-Mediated Dioxygenation of Unactivated Alkenes for the Synthesis of 5-Imino-2-tetrahydrofuranyl Methanol Derivatives [J]. Tetrahedron Lett., 2020, 61, 152620-152623.
8. Xiao-Jun Deng, Hui-Xia Liu, Lu-Wen Zhang, Guan-Yu Zhang, Zhi-Xiang Yu, and Wei He*. Iodoarene-Catalyzed Oxyamination of Unactivated Alkenes to Synthesize 5-Imino-2-Tetrahydrofuranyl Methanamine Derivatives [J]. J. Org. Chem., 2020, 86, 235-253.
9. 申报中国发明专利:5-氨基-γ-内酯衍生物的简便合成方法. 何炜, 张露文, 邓晓军, 专利号:CN202110256759.6.
10. 申报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制备5-亚胺-四氢呋喃基甲胺衍生物的新方法. 何炜, 邓晓军, 刘慧霞, 张露文, 兰婷, 专利号:CN201911246366.6.
荣誉与奖励
第 五 届 “ 创新杯 ”优秀教学设计比赛,团队二等奖
李顺源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 药学与检验学院 | 副教授
李顺源,男,1981年09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2004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专业,理学学士;2011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工学硕士。研究方向,天然药物化学。主要教授的课程有《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学》 。取得执业中药师、中药学(中级)、教育部1+x证书考评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参与国家骨干专业建设1项;参与四川省重点专业建设1项;参与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C档专业建设1项。主持四川省教育厅课题1项;参研课题若干项。参与四川省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1项。第1作者公开发表论文共8篇。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天然药物学》教材2部;参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天然药物化学》教材2部。获四川省医疗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章斌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 药学与检验学院 | 副教授
章斌,男,硕士研究生,198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2013年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制剂学专业,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新机型与新技术。主要教授的课程有《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取得执业中药师、教育部1+X证书考评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参与国家骨干专业建设1项;参与四川省重点专业建设1项;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药学专业群)子项目建设负责人。主持四川省教育厅课题1项;主研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3项;主持横向课题10余项。获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四川省高职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获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教师”等称号。指导学生获省级高职院校大学生传统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省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3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及外观设计专利3项。
徐赛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 药学与检验学院 | 讲师
徐赛,女,1989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讲师。2015年毕业于四川医科大学药物分析专业,医学硕士。主要方向是药物分析与药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教授课程有《药物分析》、《药品检验实训》、《药理学》等课程。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药学专业群)子项目建设负责人助理。取得执业药师、教育部1+X证书考评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与省级科研课题1项,院级科研项目及机构3项,参与多项横向课题,获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
王悦秋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 药学与检验学院 | 讲师
姚永秀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 药学与检验学院 | 实验师
姚永秀,女,1987年9月生,实验师,2010年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学专业,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中药的鉴定和中成药的使用。主要讲授的课程有《天然药物学实训》、《中成药学》。取得执业中药师证书;参研四川省教育厅课题1项,参研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参研横向课题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药用植物识别技术》教材1部。
石佳冬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 药学与检验学院 | 无
研究领域
石佳冬,男,1993年3月生,中共党员,专职辅导员。川师研究生MBA在读。研究方向: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心理辅导与发展 3.课程思政教育4.青年思想政治教育5.教育管理与领导等
论文与著作
荣誉与奖励
教学方法
项目化教学
以产业岗位实际能力需求为导向,将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进行项目分解,开展针对性实训,达到技术并行培训,在此基础上,基于创新创业思想,利用地方特色资源进行创新性实训锻炼,层次递进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严谨认真、主观能动性等创新型素质。
参与互动式教学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基于此,教师以引导、参与互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吸引学生课前预习,增加课中参与度与竞争性,反馈课后学生对知识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实训操作中存在问题或失败,激发创新性思考与主观能动性。
教学条件
教材选用
以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为基础,辅以自编实训教材,借鉴地方产业特色及天然药物产业的实际案例,拟定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
实践环境
经过学院的“药学专业生物制药实训基地”获得教育部、财政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市政府和学院的配套;四川省省级重点专业--药学专业建设和四川省创新行动发展计划—食品药品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为本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完备的小试实训室与中试实训仪器设备,如回流提取器、连续回流提取器、超声波提取机、微波提取机、旋转蒸发仪(多容量)等多种设备。
师资队伍
本课程教学团队以药学与中药学教研室的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学、药剂学、化学等专业教师为主讲教学团队,并引进行业兼职指导专家,团队现共有8名教师,其中高级职称3名(含1名行业外聘兼职专家),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2名,硕士及以上学历5名,“双师型”教师5名,是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队伍。
教学效果
培养创新创业思维
以专业特色课程为引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设计创新实训项目引入创新创业思想,培养学生自觉或不自觉的解决实训问题,促进其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专业课程学习在提高学生更多的专注能力、丰富专业知识和对待事物的独到见解的同时,通过结合创新设计项目学习,发散学生思维,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
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教学内容与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而天然产物提取技术特有的应用性“产品化成果”能极大的激发学生自身对未来职业的成就感与认同感。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明显增加,课中参与度明显提高、竞争性增强,课后学生对知识反馈与问题巩固渐增,对于实训操作中存在问题或失败有主动的调研、加练及修正的情况。
驱动可持续职业发展
专业实训课程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通过努力充分发掘自我潜能,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增强实现既定目标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应对未来社会竞争能力。而融入创新创业思想的专业实训课程,更有利于从内在夯实学生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准确定位自己,提高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教材
彭裕红、卞庆亚主编,天然药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李成靓主编,天然药物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罗永明主编,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与方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吴立军主编,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邱峰主编,天然药物化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姚新生主编,天然药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四川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XY课程简介
《天然药物化学》着重围绕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开展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初步具有从事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生产的能力,能够根据天然产物特性进行创造性的深加工挖掘等思维,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开展,以“单项实训—创新实训—理论讲述”相结合形式。首先以“单项实训项目”为载体,教师与学生互动形式开展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方法的巩固式、讨论式学习;其次,结合地方产业特色与特色资源,设计开展“创新实训项目”,小组式的运用天然药物提取技术进行创新性实训。通过理论讲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补充介绍本学科的新方向和新进展,形成递进、激发式的创新能力培养。
XY课程收获
通过学习该门课程,我们能掌握天然药物中各类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技术。通过设计创新实训项目引入创新创业思想,掌握解决实训问题,促进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
通过设计教学内容与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而天然产物提取技术特有的应用性“产品化成果”能极大的激发学生自身对未来职业的成就感与认同感。学生课前预习准备明显增加,课中参与度明显提高、竞争性增强,课后学生对知识反馈与问题巩固渐增,对于实训操作中存在问题或失败有主动的调研、加练及修正的情况。
XY学习人群
本课程适合药学、中药学等医卫类专业学生学习;同样适用于对天然产物开发及应用感兴趣的社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