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绪论
    • 1.1 易中天悖论
    • 1.2 钱学森问题
    • 1.3 科学是什么?
    • 1.4 爱因斯坦定义科学
    • 1.5 科学起源
    • 1.6 欧洲历史简介
    • 1.7 通识教育是什么?
    • 1.8 学习要点
  • 2 哲学、数学、科学同时起源于古希腊
    • 2.1 科学祖师在哪里?
    • 2.2 新月沃土
    • 2.3 地中海
    • 2.4 古希腊神话
    • 2.5 《神谱》与宇宙起源说
    • 2.6 理性之门
      • 2.6.1 盗用神权
      • 2.6.2 剥夺神权
      • 2.6.3 寻求普遍性
    • 2.7 理性之祖Thales
    • 2.8 原创何来?
  • 3 古希腊三杰建立形式逻辑体系
    • 3.1 古希腊哲学简介
    • 3.2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的其他科学家
    • 3.3 苏格拉底简介
    • 3.4 苏格拉底之问
    • 3.5 苏格拉底之法
    • 3.6 苏格拉底之死
    • 3.7 理性是什么?
    • 3.8 柏拉图简介
    • 3.9 柏拉图的“回忆”说
    • 3.10 柏拉图定义“意见”与“知识”
    • 3.11 柏拉图的“洞穴喻”
    • 3.12 柏拉图正多面体四原素说
    • 3.13 柏拉图的《理想国》
    • 3.14 柏拉图的理念、理型与共相
    • 3.15 理念是什么?
    • 3.16 柏拉图定义“哲学”
    • 3.17 柏拉图的“太阳隐喻”
    • 3.18 柏拉图的“线喻”
    • 3.19 理念、理型的词源
    • 3.20 亚里斯多德完成形式逻辑体系
  • 4 形式逻辑体系启蒙教科书
    • 4.1 跟谁学逻辑?
    • 4.2 欧几里德原本
    • 4.3 “自学”是扯淡
    • 4.4 欧几里德原本的内容
    • 4.5 欧几里德的“定义”
    • 4.6 欧几里德的“公设”
    • 4.7 欧几里德的“共识”
    • 4.8 欧几里德的“证明”
    • 4.9 古希腊科学是什么?
  • 5 从自然哲学到自然科学之路
    • 5.1 古希腊科学的创新亮点
    • 5.2 荒谬的亚里斯多德物理学
    • 5.3 阿基米德
    • 5.4 中世纪的阿拉伯科学
      • 5.4.1 西方的科学导师海什木
      • 5.4.2 西方的哲学、医学导师阿维森纳
    • 5.5 中世纪的西方科学
      • 5.5.1 罗吉尔•培根
      • 5.5.2 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格罗塞特
      • 5.5.3 冲力说理论
      • 5.5.4 巴黎大学校长让•布里丹
      • 5.5.5 牛津计算者与默顿匀加速运动定律
      • 5.5.6 尼古拉•奥里斯梅与运动的几何表示
      • 5.5.7 奥卡姆剃刀
    • 5.6 文艺复兴简介
    • 5.7 “通才”或者“文艺复兴人”
      • 5.7.1 达•芬奇
      • 5.7.2 文艺复兴式科学家盖姆
    • 5.8 天主教会的神职科学家
    • 5.9 科学革命简介
    • 5.10 科学革命英雄谱
      • 5.10.1 Andreas Vesalius 维萨留斯
      • 5.10.2 Christopher Clavius 克拉维
      • 5.10.3 Tycho Brahe 第谷•布拉赫
      • 5.10.4 William Gilbert 威廉•吉尔伯特
      • 5.10.5 Thomas Hobbes 托马斯•霍布斯
      • 5.10.6 Baruch Spinoza 斯宾诺莎
      • 5.10.7 Robert Boyle 罗伯特•波义耳
      • 5.10.8 Robert Hooke 罗伯特•胡克
      • 5.10.9 Christiaan Huygens 惠更斯
      • 5.10.10 Simon Stevin 力学先驱
      • 5.10.11 “科学革命”六人行
        • 5.10.11.1 哥白尼
        • 5.10.11.2 培根
        • 5.10.11.3 伽利略
        • 5.10.11.4 开普勒
        • 5.10.11.5 笛卡尔
        • 5.10.11.6 牛顿
  • 6 科学的基石:经验 + 理性
    • 6.1 科学界为何粉培根?
    • 6.2 培根的“四个偶像”
    • 6.3 科学探索的培根方法
    • 6.4 培根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
    • 6.5 归纳法的致命伤
    • 6.6 笛卡尔简介
    • 6.7 笛卡尔科学方法“四戒律”
    • 6.8 笛卡尔几何学
    • 6.9 笛卡尔几何PK欧几里德几何
    • 6.10 笛卡尔PK培根
  • 7 牛顿建立第一个科学体系
    • 7.1 伽利略开创现代科学
    • 7.2 伽利略的《论两种新科学》
    • 7.3 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 7.4 牛顿简介
    • 7.5 牛顿的老师
    • 7.6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7.7 牛顿“发现”“定律”了吗?
    • 7.8 牛顿的光学
    • 7.9 牛顿的研究方法
    • 7.10 牛顿的影响无以伦比
  • 8 爱因斯坦、狄拉克开创现代科学体系
    • 8.1 李政道先生的启蒙老师讲牛顿
    • 8.2 动能概念的发明
    • 8.3 古典力学体系
    • 8.4 牛顿以来的基本物理学发现
    • 8.5 爱因斯坦简介
    • 8.6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
    • 8.7 现代科学体系
  • 9 科学的核心是科学方法
    • 9.1 科学方法总结
    • 9.2 量子物理学始创者所用科学方法举例
      • 9.2.1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 9.2.2 玻尔的量子理论
      • 9.2.3 德布罗意的量子理论
      • 9.2.4 海森堡的量子理论
      • 9.2.5 狄拉克的量子理论
      • 9.2.6 薛定谔的量子理论
    • 9.3 科学范式与科学革命中的范式转变
    • 9.4 科学是什么?
  • 10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 10.1 徐光启遗教:苟利于国,远近何论焉?
    • 10.2 “西学中源”实乃误国之妄言
    • 10.3 日本科学崛起之启示
    • 10.4 解决钱学森问题之法则
动能概念的发明


物体的动能是它具有由于其运动的能量。它被定义为它的加速过程中,以加速在给定质量的物体从静止到其既定velocity.Having所需的工作获得这种能量,身体保持这个动能除非的能量。形容词动力学其速度changes.Conservation有其扎根于希腊字κίνησις(室壁运动)运动的意思。

什么是能源?在物理学中,能量是一种间接观察quantity.It往往被理解为一个物理系统上做其他的物理systems.Since工作工作的能力被定义为通过一个距离作用的力(空间的长度) ,能量总是等于施加拉或推压性质的基本力,沿一定长度的路径的能力。

【维基日语】能源エネルギー这儿日本人为什么不用“能量”?这个词的能量来自希腊ἐνέργειαenergeia“活动,运作”,这似乎是第一次在能源Aristotle.The概念尼各马科伦理学涌现出的派生作品维斯VIVA(生活力),而莱布尼茨定义为一个对象,它的速度平方的质量的产品理念; 他认为,总VIS VIVA是conserved.To账户由于摩擦减速,莱布尼茨声称,包括热的物质,一个由艾萨克·牛顿共享视图的组成部分的随机运动的,虽然这将是一个多世纪,直到这被普遍接受。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莱布尼茨

(1646年至1716年)

“通才”

十七世纪的亚里斯多德

莱布尼茨在数学史和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在数学上,他和牛顿先后独立发明了微积分。在哲学上,和笛卡尔、斯宾诺莎被认为是十七世纪三位最伟大的理性主义哲学家。他更多地应用第一性原理或先验定义,而不是实验证据来推导以得到结论。

埃米莉侯爵夫人杜夏特勒在她的书中机构去体质(“教训物理”),发表于1740年,注册成立莱布尼茨的思想与Gravesande的实际观察表明,移动物体的“运动的量”是正比于它的massand其速度的平方。

牛顿著作法文译者:伏尔泰的女友 - 夏特莱侯爵夫人。

夏特莱侯爵夫人1740年为13岁的儿子写了“物理学教程”一书(法文机构去Physique),讲述科学与哲学方面的最新思想。1749年完成了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法文翻译和自己的评注,仍然是最重要的版本。  

威廉雅各布的Gravesande(1688 -1742)是荷兰哲学家和mathematician.He介绍了他的朋友牛顿的作品在荷兰。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参与一项实验,铜球被放弃了与速度变化到软粘土表面。其结果是,与另一个的速度两次球会留下压痕深4倍,即在速度3倍,得到深度9倍,等等。他分享这些结果与艾蜜莉杜夏特勒和伏尔泰。

伏尔泰伏尔泰

1694-1778

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

1802年讲座的RoyalSociety,托马斯·杨是第一个在其现代意义上使用“能量”一词,而不是VIS万岁。在1807年出版的这些演讲中,他写道:一个物体的质量的产品进入其速度的平方可以适当地称为它的能量。

古斯塔夫 - 加斯帕德科里奥利在其现代意义上的描述,1829年“动能”。1853年,威廉·兰创造了“势能”。有人认为有些年头了能量是否是一个物质(热量),或仅仅是一个物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