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opher Clavius克拉维
1538—1612
the main architect of Gregorian calendar
Western calendar(第五章)
Matteo Ricci利玛窦
1552 —1610
耶稣会传教士,“泰西儒士”
由于汉译难度太大,利玛窦在中国译《几何原本》屡遭挫折,他三进三止,所以深知汉译的艰辛。他曾自己作过汉译尝试,结果知难而退;后来,有常熟文人瞿太素向利玛窦学习两年数学,将《几何原本》第一卷译出,因不成功未能刊印;继而又有一位浙江文人协助利玛窦翻译,因他数学基础太差,无法胜任,又以失败告终。所以,利玛窦曾表示,除非有突出天份的学者单译或参译,否则无法承担起《几何原本》的汉译工作,并将它坚持到底。
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徐光启
1562—1633
大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
耶稣会士
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徐光启因考官焦竑赏识而以顺天府解元中举。二十八年(1600年)他赴南京拜见恩师焦竑,并首次与耶稣会士利玛窦晤面。三十一年(1603年),在南京由耶稣会士罗如望受洗入天主教会,教名保禄(Paul)。首先引起徐光启好奇心的是利玛窦带来的《坤舆万国全图》。这张展示了欧洲大航海地理发现和精妙绘图技巧,标明经纬度、赤道以及世界五大洲地文、物产的地图,彻底颠覆了中国人脑海中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已过不惑之年的徐光启,对于军事、农业、天文等实务的研究热情,并没有被八股文所磨灭。《坤舆万国全图》让抱着富国强兵梦想的徐光启颇为震动。《几何原本》对中国人是一门完全陌生的学问。利玛窦一度怀疑,徐光启要翻译《原本》是否是明智之举,坐在他对面的这个身着官服、斯文白皙的中年人却极其平静地回答:“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泰西、利玛窦口译
吴淞、徐光启笔受
《几何原本》插图
徐光启认定:“此事不能了彻,诸事未可易论;此书未译,则他书俱不可得论。”几经商讨和辩论,徐光启终于以自己的热诚和雄辩说服了利玛窦。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启中进士,考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四年(1606年)他开始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前6卷,次年春翻译完毕并刻印刊行。
徐光启创造性地解决了翻译中的术语问题。其中,简练的中文对译,从“点”、“线”、“面”,到 “平行线”、“对角线”,到 “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甚至 “相似”、“外切”等等,一直沿用至今。
徐光启:《刻几何原本序》、《几何原本杂议》。
徐光启:《几何原本》是“度数之宗,所以穷方园平直之情,尽规矩准绳之用”。
徐光启:“可谓万象之形囿,百家之学海,不用为用,众用所基。”
徐光启:“此书有四不必: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试,不必改。有四不可得:欲脱之不可得,欲驳之不可得,欲减之不可得,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
徐光启:“能以其明明他物之至晦,能以其简简他物之至繁,能以其易易他物之至难。”
徐光启:“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
徐光启:“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
徐光启:“ 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
爱因斯坦:如果欧几里德未激发你少年时代的科学热情,那你肯定不是天才科学家。
徐光启:“ 苟利于国,远近何论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