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学

吴国盛

目录

  • 1 现代中国人对科学的误读及其由来
    • 1.1 现代中国人对科学的普遍误解
    • 1.2 来自传统文化的影响
    • 1.3 来自西学东渐特殊历史情境的影响
    • 1.4 西方“科学”一词的历史由来和演变
  • 2 仁爱与自由:东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 2.1 人文的优先性
    • 2.2 人作为缺失者与有死者
    • 2.3 传统中国的人文
    • 2.4 仁爱精神:中华文化作为血缘文化
    • 2.5 自由精神:西方文化作为契约文化
  • 3 “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
    • 3.1 希腊人的自由观念:理性即自由
    • 3.2 追求确定性
    • 3.3 纯粹科学的非实用、非功利性
    • 3.4 希腊科学的内在演绎特征
  • 4 希腊数学作为自由学术的典范
    • 4.1 何谓数学
    • 4.2 希腊算术与中国算术的根本区别
    • 4.3 第一次数学危机
    • 4.4 《原本》与几何学精神
    • 4.5 几何学在中国的传播
  • 5 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
    • 5.1 中国天文学的起源:天人相通
    • 5.2 中国天文学的目标:敬授人时
    • 5.3 希腊天文学的起源:拯救现象
    • 5.4 希腊的天文学是典型的科学
    • 5.5 托勒密天文学作为科学理论的典范
  • 6 自然科学的发明与理性科学的诞生
    • 6.1 自然的双重含义
    • 6.2 自然作为本质:希腊自然概念的原初意义
    • 6.3 自然作为自然物之本质
    • 6.4 自然由内在性到外在性
    • 6.5 物理学对于西方文化的重大意义
  • 7 大学:自由学术的制度保障
    • 7.1 近代科学与希腊科学的区别是什么
    • 7.2 基督教与希腊科学的关系
    • 7.3 大学为什么只有在基督教世界才出现
    • 7.4 大学应欧洲中世纪社会需求而生
    • 7.5 大学的构成与授课方法
  • 8 唯名论运动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
    • 8.1 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化的基督教神学
    • 8.2 唯名论运动
    • 8.3 中世纪晚期自然哲学
    • 8.4 人文主义运动的起源
  • 9 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
    • 9.1 自由观念的变迁
    • 9.2 人的观念的变迁
    • 9.3 自然概念的变迁
  • 10 实验科学的起源
    • 10.1 欧洲技术创新
    • 10.2 炼金术实践传统
    • 10.3 实验科学的特点
    • 10.4 实验科学的观念
  • 11 自然的数学化
    • 11.1 数学化即科学化
    • 11.2 毕达哥拉斯主义-柏拉图主义传统
    • 11.3 亚里士多德传统
    • 11.4 阿基米德传统
    • 11.5 笛卡尔的数学化方案
    • 11.6 现代数学的普遍化特征
  • 12 世界图景的空间化
    • 12.1 希腊人的空间概念
    • 12.2 近代空间概念的普遍化
    • 12.3 绝对空间作为牛顿力学的基础
    • 12.4 康德的空间作为先验感性形式
  • 13 世界图景的时间化与机械化
    • 13.1 现代与古典时间的差别
    • 13.2 机械钟表的出现
    • 13.3 循环时间观与线性时间观
    • 13.4 时间箭头的发现
    • 13.5 自然机械化的外部特征
    • 13.6 自然机械化的本质:外在化
  • 14 什么是博物学
    • 14.1 为什么要提博物学
    • 14.2 什么是博物学
    • 14.3 亚里士多德是自然志和自然哲学的共同代表
    • 14.4 自然志在知识论中的地位
  • 15 近代西方博物学
    • 15.1 古代的自然志家
    • 15.2 文艺复兴的博物学复兴
    • 15.3 16世纪的博物学家
    • 15.4 17世纪约翰·雷
    • 15.5 18世纪的林奈和布丰
    • 15.6 18世纪的博物学
  • 16 博物学的兴盛与衰落
    • 16.1 19世纪博物学的专业化与式微
    • 16.2 19世纪的进化论
    • 16.3 现代博物学与环境主义
    • 16.4 博物学在现代的意义
  • 17 李约瑟难题
    • 17.1 谁是李约瑟
    • 17.2 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
    • 17.3 四大发明的说法是谁提出来的
    • 17.4 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研究缺陷何在
  • 18 中国古代的博物学
    • 18.1 算术还是数学
    • 18.2 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博物学
    • 18.3 中国古代地学与博物学
    • 18.4 农学医学也是博物学
    • 18.5 明末四大科学名著都是博物学著作
  • 19 阅读
    • 19.1 阅读
纯粹科学的非实用、非功利性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科学之所以是希腊人的人文,原因就在于,希腊人的科学本质上就是自由的学术。自由的学术有两个基本特征:其一,希腊科学纯粹为“自身”而存在,缺乏功利目的、实用目的;其二,希腊科学不借助外部经验,纯粹依靠内在演绎来发展“自身”。我们要深入理解希腊科学,应该在这两个方面做更多的考察和分析。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有大量关于科学作为一种自由的探求的论述。他提到“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必需为目的的科学”,提到“为知识自身而求取知识”,提到“为了知而追求知识,并不以某种实用为目的”,最后他说:“显然,我们追求它并不是为了其他效用,正如我们把一个为自己、并不为他人而存在的人称为自由人一样,在各种科学中唯有这种科学才是自由的,只有它才仅是为了自身而存在。”

这里所说的当然是哲学,亚里士多德也把它看成是一切科学(知识)中最高级的,是最理想的科学形态。这种科学理想,不只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能够找到,在他以前的柏拉图、苏格拉底那里同样能够找到。这种科学理想,既体现在亚里士多德开创的第一哲学(形而上学)那里,也体现在希腊人特有的科学――数学那里。在《理想国》里,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特别强调了数学的非功利性、它的纯粹性、它对于追求真理的必要性,因为算术和几何的学习不是为做买卖,而是“迫使灵魂使用纯粹理性通向真理本身”,这门科学的真正目的是纯粹为了知识。希腊人开辟了演绎和推理的数学传统,这首先是由于他们把数学这门科学看成是培养“自由民”所必须的“自由”的学问,自由的学问是纯粹的为着自身而存在的学问,不受实利所制约。

希腊数学的集大成者是欧几里得的《原本》。《原本》成为西方思想最重要的经典(也许仅次于《圣经》),但其作者欧几里得的生平几乎不可考。流传下来仅有两则故事。第一则故事说,有国王师从欧几里得学习几何学,欲求捷径,欧氏回答说:“在几何学的王国里没有为国王单独铺就的康庄大道”。第二则故事则说的是,一位年轻人师从欧氏学几何,但问及几何学的用处,欧氏勃然大怒:“给他两个钱,赶紧给我走,居然想跟我学有用之学,谁不知道我的学问是完全无用的”。

为什么希腊学者强调自己知识的非实用性呢?因为任何知识若是仅仅为他者而存在、成为实现他者的手段和工具,那么这样的知识就不是为着“自己”的知识,因而就不是自由的知识;学习这样的知识,就不能起到教化自由人性的作用。希腊人强调为学术而学术、为知识而知识,其背景在于,他们的学术本来就是自由的学术。

我们中国文化有很强大的“学以致用”传统,强调学术、知识本身并无内在价值,只有工具价值。“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读书本身不是目的,读书的价值在于“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问“本身”没有价值,学问是敲门砖、是进身之阶,“学而优则仕”。总的来讲,中国的读书人、学者、士人并未视学术有着自身独立的价值,因而士人阶层总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阶层,总是依属他人而存在。今天人们批评中国学者缺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其实这个局面的深层原因是,中国文化中缺乏“为学术而学术、为知识而知识”的精神,学以致用的传统太过强大。我们嘲笑无用的学问是“屠龙之术”,我们的学生总是问老师我们学习的东西有什么用,而我们的教师、学者也总是苦口婆心地向学生、向管理者、向科研经费的拨发者强调他们从事的学术是有用的。这个学以致用传统,严重的妨碍了我们去理解科学精神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