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科学

吴国盛

目录

  • 1 现代中国人对科学的误读及其由来
    • 1.1 现代中国人对科学的普遍误解
    • 1.2 来自传统文化的影响
    • 1.3 来自西学东渐特殊历史情境的影响
    • 1.4 西方“科学”一词的历史由来和演变
  • 2 仁爱与自由:东西方不同的人性理想
    • 2.1 人文的优先性
    • 2.2 人作为缺失者与有死者
    • 2.3 传统中国的人文
    • 2.4 仁爱精神:中华文化作为血缘文化
    • 2.5 自由精神:西方文化作为契约文化
  • 3 “科学”作为希腊的“人文”
    • 3.1 希腊人的自由观念:理性即自由
    • 3.2 追求确定性
    • 3.3 纯粹科学的非实用、非功利性
    • 3.4 希腊科学的内在演绎特征
  • 4 希腊数学作为自由学术的典范
    • 4.1 何谓数学
    • 4.2 希腊算术与中国算术的根本区别
    • 4.3 第一次数学危机
    • 4.4 《原本》与几何学精神
    • 4.5 几何学在中国的传播
  • 5 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
    • 5.1 中国天文学的起源:天人相通
    • 5.2 中国天文学的目标:敬授人时
    • 5.3 希腊天文学的起源:拯救现象
    • 5.4 希腊的天文学是典型的科学
    • 5.5 托勒密天文学作为科学理论的典范
  • 6 自然科学的发明与理性科学的诞生
    • 6.1 自然的双重含义
    • 6.2 自然作为本质:希腊自然概念的原初意义
    • 6.3 自然作为自然物之本质
    • 6.4 自然由内在性到外在性
    • 6.5 物理学对于西方文化的重大意义
  • 7 大学:自由学术的制度保障
    • 7.1 近代科学与希腊科学的区别是什么
    • 7.2 基督教与希腊科学的关系
    • 7.3 大学为什么只有在基督教世界才出现
    • 7.4 大学应欧洲中世纪社会需求而生
    • 7.5 大学的构成与授课方法
  • 8 唯名论运动为现代科学开辟道路
    • 8.1 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化的基督教神学
    • 8.2 唯名论运动
    • 8.3 中世纪晚期自然哲学
    • 8.4 人文主义运动的起源
  • 9 从求真的科学到求力的科学
    • 9.1 自由观念的变迁
    • 9.2 人的观念的变迁
    • 9.3 自然概念的变迁
  • 10 实验科学的起源
    • 10.1 欧洲技术创新
    • 10.2 炼金术实践传统
    • 10.3 实验科学的特点
    • 10.4 实验科学的观念
  • 11 自然的数学化
    • 11.1 数学化即科学化
    • 11.2 毕达哥拉斯主义-柏拉图主义传统
    • 11.3 亚里士多德传统
    • 11.4 阿基米德传统
    • 11.5 笛卡尔的数学化方案
    • 11.6 现代数学的普遍化特征
  • 12 世界图景的空间化
    • 12.1 希腊人的空间概念
    • 12.2 近代空间概念的普遍化
    • 12.3 绝对空间作为牛顿力学的基础
    • 12.4 康德的空间作为先验感性形式
  • 13 世界图景的时间化与机械化
    • 13.1 现代与古典时间的差别
    • 13.2 机械钟表的出现
    • 13.3 循环时间观与线性时间观
    • 13.4 时间箭头的发现
    • 13.5 自然机械化的外部特征
    • 13.6 自然机械化的本质:外在化
  • 14 什么是博物学
    • 14.1 为什么要提博物学
    • 14.2 什么是博物学
    • 14.3 亚里士多德是自然志和自然哲学的共同代表
    • 14.4 自然志在知识论中的地位
  • 15 近代西方博物学
    • 15.1 古代的自然志家
    • 15.2 文艺复兴的博物学复兴
    • 15.3 16世纪的博物学家
    • 15.4 17世纪约翰·雷
    • 15.5 18世纪的林奈和布丰
    • 15.6 18世纪的博物学
  • 16 博物学的兴盛与衰落
    • 16.1 19世纪博物学的专业化与式微
    • 16.2 19世纪的进化论
    • 16.3 现代博物学与环境主义
    • 16.4 博物学在现代的意义
  • 17 李约瑟难题
    • 17.1 谁是李约瑟
    • 17.2 中国古代究竟有没有科学
    • 17.3 四大发明的说法是谁提出来的
    • 17.4 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研究缺陷何在
  • 18 中国古代的博物学
    • 18.1 算术还是数学
    • 18.2 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博物学
    • 18.3 中国古代地学与博物学
    • 18.4 农学医学也是博物学
    • 18.5 明末四大科学名著都是博物学著作
  • 19 阅读
    • 19.1 阅读
希腊科学的内在演绎特征
  • 1 视频
  • 2 章节测验

3.4 希腊科学的内在演绎特征.mp4

希腊人所高标特立的无用的知识如何可能成为知识呢?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实践出真知”、“一切知识归根结底来源于人的生活实践、生产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一切生活实践中产出的知识都是为了优化、指导进一步的实践,因而肯定是有用的。无用的知识何以是知识呢?希腊人的回答更加特别:一切真知识都必定是出自自身的内在性知识,来自外部经验的不算真知识(episteme),只能算意见(doxa)。什么是真知识,什么是内在性知识?这就要说到希腊科学的演绎特征。

我们知道,人类几个最古老的文明都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且产生了专职守护并传承这些知识的社会阶层(比如祭司、僧侣、文官等)。这些知识,有的事关国计,有的事关民生,但均是有用的知识,均是祖先生活智慧的结晶,均是经验知识。唯有希腊人奇花独秀,提出知识的本质是非经验的,从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演绎科学。

演绎科学注重内在“推理”,不重解决具体应用问题。什么是“推理”?百科全书说:“推理是使用理智从某些前提产生结论”。人们通过经验学习都可以习得从某些前提得出结论的能力。看到天上风起云涌,我们得出结论“快要下雨了”;看到大街上的人都朝一个地方奔去,我们得出结论“那地方出事了”;房间里的灯突然熄灭了,我们得出结论“停电了”。这些都是经验推理。这些推理多半是正确的,但也不一定。风云突变,甚至电闪雷鸣,也有可能不下雨;人们都朝一个地方跑,也许是抢购什么东西;灯熄灭了,也可能是灯泡坏了。但是,有些推理却必然正确,比如,“单身汉是未婚的”,“屋子外面要么下雨要么不下雨”。如此看来,推理作为知识的重要表现形式有许多种。有些推理不是必然正确,有些推理必然正确。希腊人看重的推理是内在推理、演绎推理,必然正确的推理。

演绎推理的根本特征是保真推理,即只要前提正确,结论必定正确的一种推理形式。三段论是最基本的保真推理。它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希腊人最常说的三段论是:“人皆有死;苏格拉底是人;苏格拉底会死”。这个推理是由一般向个别过渡,结论所包含的断定不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因此,我们中国人容易把它看成是“废话”。是的,它确实是废话,因为只有废话才“永恒正确”。希腊人为了寻求“永恒正确”,不惜投入巨大的精力来研究“废话”。

“废话”何以能够构成“知识”、发展“知识”?这是我们理解演绎科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我们熟悉“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中国人来说,不容易明白知识如何按照“自身”的逻辑“自行”展开。希腊人的知识构建是通过推理、证明、演绎来进行的,而所谓证明、演绎,只是顺从“自身”的内在逻辑而已。

‍‍‍我们可以举芝诺悖论为例,来考察一下希腊人的证明性知识如何独立于经验进行构建。芝诺是巴门尼德的学生。巴门尼德提出“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或可译成“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作为他的基本立论,基...
 


演绎推理貌似重复一些废话,但希腊演绎科学的确提供了“新知”。希腊数学和希腊哲学的伟大成就就是明证。没有人敢说希腊哲学和希腊数学都只是一些人人皆知的废话。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向个别推进,因而展示了多样性,就此而言是提供新知的。但是,你可以说这些“新知”其实并不“新”,实际上是“旧知”。是的,从根本上说是“旧”知,但这些“旧”知因为被掩盖着、遮蔽着,并不为我们所“知”。

智者曾经讨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学习悖论,意思是说,我们究竟对我们正在学习的东西是懂还是不懂呢?如果是懂的话,那么学习是不必要的;如果不懂的话,那么学习就是不可能的。在《美诺篇》中,柏拉图对此问题做了一个著名的回答。他说,我们的确只能学习那些我们本来就懂的东西,但是为什么还要学习呢?那是因为,那些我们本来就懂的东西后来给忘了,而学习不过就是把它们重新记起来,因此,学习就是回忆。为了证明“学习就是回忆”,苏格拉底还喊来一个奴隶小孩,现场让他计算二倍面积的正方形边长,结果在苏格拉底的循循善诱下得出了正确的结果。柏拉图以此表明,奴隶小孩本来就懂得几何学,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拥有这些知识,经过苏格拉底的启发,他回忆起来了。

这个学习悖论的柏拉图式解决听起来不可思议。当然,我们若是从经验心理学意义上来理解柏拉图的这个“学习即回忆”的理论,肯定是不对的。但是,这个理论却可以非常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演绎科学何以能够提供“新知”。“新知”本质上是“旧知”,但因为我们的“遗忘”、“遮蔽”,当它们被重新挖掘出来的时候,它就是“新知”。

‍希腊思想揭示了一个伟大的秘密,那就是,我们生活在遗忘和遮蔽之中,遗忘和遮蔽是我们生活的本质。这个说法可能有些深奥。如果通俗地说就是,我们的存在是一种条件性存在,这些条件决定了我们的存在状态,决定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