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鸣的港珠澳大桥攻坚战
2018年10月24日,一架雄伟壮阔的“跨海长虹”——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标志着这项世界级的“超级工程”最终划上了完满句号。作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梁、人工岛和海底隧道于一体,横跨伶仃洋,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座城市,创下了多个“世界之最”。
这项大国工程背后是一支敢闯敢干、奋勇拼搏的中国桥梁工程师队伍,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林鸣就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港珠澳大桥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由林鸣具体负责的岛隧项目则是整个工程中难度最大的部分。
港珠澳大桥的一部分正处于伶仃洋航道和香港机场飞机飞行航线的黄金位置。为了不影响海上航道和空中航线的正常运行,必须修建一条超长的海底沉管隧道。人工岛是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的必要转换,如何快速、低成本地建设起两座人工岛就成了一大挑战。为减少施工对附近海域自然环境和航道运输的影响,林鸣和他的团队提出一个创新构想——钢圆筒筑岛。工程团队借助大型起重、运输设备,将120个巨型钢圆筒插入并固定在海床上,再填砂成岛。仅仅7个月,东、西两座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人工岛便矗立在伶仃洋上,林鸣团队以创新拼搏的精神创造了外海人工岛建设的工程奇迹。
海底沉管隧道连接了东、西两座人工岛,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这就意味着工程中沉管隧道的建设没有前例可循、攻关难度极大。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世界共建有100多条沉管隧道,但长度超过3000米的只有欧洲的厄勒海峡大桥和韩国的巨加跨海大桥。为了寻求经验,林鸣和团队曾数次奔波于欧洲、韩国、美国等地,但均无所获。荷兰一家技术公司开出1.5亿欧元的天价,让林鸣对外寻求合作的想法就此破灭,甚至还有外国专家扬言:“你们自己是没有能力做这件事的。”没有经验,也没有合作,怎么办?林鸣说:我们自己干。这是一条深埋沉管隧道,“深埋”意味着传统的刚性沉管结构和柔性沉管结构都不可行。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在无数个不眠夜之后,林鸣创造性地提出“半刚性”沉管结构方案,它结合了刚性和柔性结构的优点,成功实现“滴水不漏”,成为全球首创。
沉管安装难度极大,说它是“海底穿针”也毫不为过。安装期间林鸣曾出现鼻腔大出血,不得不在4天内完成两次全麻手术。手术刚结束没多久,他就急忙赶去施工现场。2017年3月7日,历时4年多,33节沉管终于全部安装完毕。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林鸣都不禁感叹,仿佛自己是带着几千人的团队在走钢丝,任何一个细节的差错,都可能会让这项工程前功尽弃。
港珠澳大桥工程结束后,当林鸣再次前往那家荷兰公司作技术交流时,迎接他的不再是嘲笑和质疑,而是冉冉升起的中国国旗和嘹亮奏响的中国国歌。林鸣激动地说道:“国旗升起的那一刻,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的建设者而自豪,也更加深刻地明白,自己肩上有着一份举世瞩目的重任。”
横跨东西,飞架三地,港珠澳大桥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打开了新通道。在伶仃洋上“作画”,在大海深处“穿针”,中国的工程师们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将国外眼中的不可能变成可能,用自主研发出的“中国标准”惊艳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