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钢,打造中国精“尖”
圆珠笔由因易于携带、方便耐用,而被广泛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目前我国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制笔大国。但生产圆珠笔笔头所需的“球珠”却依赖国外进口。为何我国圆珠笔产量极高,但这个“球珠”却大量依靠进口呢?
原来,生产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和墨水是圆珠笔的关键,其中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目前,在碳化钨球珠生产方面,我国已具有很好的基础;但球座体的设备和原材料生产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
“内力”不足是导致“制笔困局”的重要原因。圆珠笔头的生产对加工的精度、材料的选择上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钢铁产业而言,制笔是一个体量很小的行业。一家钢铁厂一天的产量,可能就够制笔行业消化一年。由于制造笔头的利润微不足道,钢厂没有动力去搞研发生产;制笔企业则因力量相对弱小、缺乏科研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不足而无法涉足高端研发。这些因素一直制约着制笔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步伐。
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太原钢铁集团,作为不锈钢行业的龙头企业,始终致力于关键材料的研发生产和国产化推广。早在“十二五”期间,太钢就针对笔头用不锈钢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试验,并与国内主要制笔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共同实施“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经过五年艰难攻坚、数不清的失败,太钢集团先后在笔头用不锈钢材料的易切削性、性能稳定性、耐锈蚀性等7大类工艺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在电子显微镜下,终于看到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2016年9月,太钢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切削性好的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材料,经过国内知名制笔企业实验室近千次的极限测试,用太钢原料生产出来的圆珠笔笔芯出水均匀度、笔尖耐磨性基本稳定;随即成功投入生产,产品质量稳定,性能与进口产品水平相当,可以完全实现自主化。不仅如此,在加快新材料研发的同时,太钢还积极推进笔头用不锈钢材料生产的标准化建设,最终制定出我国第一部《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丝》行业标准,填补了我国该类产品标准的空白。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站领先机,赢得优势。“圆珠笔之问”正是“中国制造业之问”。在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不畏风险、加大投资,疏通技术转化与转移机制,健全人才与诚信的市场机制。行业内需要鼓起极大的勇气去变革,借“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推动“变粗放发展为内涵式发展”的机遇,在“创新”和“品质”等关键词上多做文章,打通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的通道,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聪者听于先声,明者见于未形”。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求创新就是谋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