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18世纪末,在太平洋的西岸,曾经一派欣欣向荣的康乾盛世早已一去不返。日之将夕,悲风骤至,这个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王朝,正拖着疲软不堪的身躯,一步步地迈入黑暗深渊。
与此同时,西洋的彼岸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革命的新时代,工业上的空前发展,诱发了它对外扩张市场的狼子野心,而这匹狼盯上的,正是当时衰相尽显的清王朝。
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英国政府想出了一个妙计,他们决定以给乾隆皇帝贺寿为名,派遣使节访问中国。考虑到中国历来轻视商业,英国政府在使者的选人问题上倒是颇费了一番脑筋。经过再三的考量,马戛尔尼进入了英国政府的视野,他出身贵族,获有神学硕士学位,还担任过驻俄公使、爱尔兰事务大臣,以及印度马德拉斯总督,这样的他确实是不二人选。而与他同行的其他使团成员,大都是哲学家、医生、画家、航海专家等等。
1792年9月26日,马戛尔尼使团一行人从朴茨茅斯扬帆起航。为了显示英国实力的强盛,英国政府让特使和56名使团成员乘坐在装有64门炮位的“狮子号”军舰,并选了一支50人的精悍卫队。而另外39名成员和送给中国皇帝的600箱价值1.5万英镑的礼品,则载于东印度公司的船只“印度斯坦”号,在这些礼物中,多数为代表英国文明的天文地理仪器、钟表、乐器、兵器等等。
历时约11个月的海上航行后,马戛尔尼使团最终在天津大沽上岸。1793年8月6日,王文善受到清政府的指派,雇佣了一些民船前往天津接待英国使团。使团成员安德逊发现,中国民船的构造形式上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但在航海技术方面的科学却毫无进展,眼前的这些船只,甚至与100年前的别无异处。
从天津到北京的路上,马戛尔尼使团所乘坐的船和轿上,都挂着“英吉利贡使”的条幅,显然,马戛尔尼对这样的处置并不满意,但考虑到两国的交涉问题,就没有公开表示抗议。然而,当清廷要求他必须向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时,马戛尔尼却提出了一个反条件,他要求清廷派一个与他一样等级的官员,在英王肖像前也行三跪九叩之礼,以表示平等。这个提议被清廷当场拒绝了,最后,双方才勉强达成协议:马戛尔尼用拜见英王时最恭敬的礼节觐见中国皇帝。
在这过程中,英国人很快发现,中国接待人员那鄙陋的服装下所藏着的,是和英国迁移贫民一样带有的粗鄙与不堪,而这与一个强大帝国的代表所应有的尊严并不相称。
8月28日,马戛尔尼使团在前往热河觐见乾隆皇帝的途中,发现所到之处都是贫瘠之壤。在马戛尔尼看来,利玛窦等来华传教士所勾画的,那物产丰富、繁荣富贵的中国形象早已不复存在。将近20天的颠簸行程后,他们来到热河行宫,佩戴着金刚石伯爵勋章的马戛尔尼,脱下帽子,单膝下跪,向乾隆皇帝献上了黄金和各种精制的礼品。
这次觐见并没有让马戛尔尼使团达到目的,英王乔治三世给乾隆皇帝的信件内容,一直在马戛尔尼的脑中来回浮现。在信中,英王明确表示了清政府可以开放天津、宁波等贸易口岸,并在北京设立洋行,以及裁剪关税等希望。马戛尔尼觉得,使团此行,不能一无所获。
9月28日,马戛尔尼带人回到北京,再次试图用英国带来的礼物打动中国皇帝。谁料,乾隆却认为:这些东西好得足以逗乐小孩。而当马戛尔尼尝试着与清朝大臣和珅对英王国书中所提要求进行谈判时,和珅却采用“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回避话题。
后来,和珅将乾隆皇帝对英王国书的答书转交回给了马戛尔尼,乾隆的敕谕上清楚地写道:“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无贵重。尔国王此次赉进各物,念其诚心远献,特谕该管衙门收纳。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亲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乾隆竟全盘拒绝了英国的通商要求,而这样的结果,让他实在没办法给远在大洋彼岸的英王一个交代。
面对乾隆皇帝和中国官员们的“冷淡外交”,马戛尔尼使团不得不踏上归程。1794年9月5日,当马戛尔尼再次返回英国,向欧洲人描述对中国的观感时说道:“东方巨人在蓝布袍子下露出了一双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