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抗英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入侵,清政府腐败无能,屡屡战败,百姓们蒙受了深重灾难,对英国侵略者郁积了强烈的愤恨。
1841年5月,英帝国攻下广州城北四方等炮台。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
在一个初九的早晨,一支英军小队出现在距城北约6公里的三元里村东华里,遇到菜农韦绍光的妻子外出拜神,对其拦截,并恣意侮辱。韦绍光见到后忍无可忍,便跟英军打了起来,附近的村民见状也都参与进来,有数名英军士兵当场被打死,剩下的就狼狈逃走了。
村民们料想英军必定回来报复,就立即在东华里门外的三元古庙集合发誓,表示愿意齐心合力,共同抵御英军。他们赶紧取出庙中的三星神旗,将其作为同英军战斗的指挥旗,共同举手宣誓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打死无怨。”
番禺县萧冈乡的爱国士绅何玉成,以地跨南海、番禺两县的怀清社学领导人身分,向广州城东北、南海、番禺、增城诸路各村发出“飞柬”,让他们集合兵力,准备抗英。下午时分,附近一百零三乡群众代表聚在南海和番禺交界的牛栏冈,共同商定组织群众联合抗英的事宜。就这样,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抗英队伍迅速建立起来。
经过一夜的繁忙准备,各乡集合了义勇兵力1万多人。第二天清晨,他们打着各色斑斓的旗帜,手持大刀、长矛、鸟枪、锄头、铁锹、木棍、石锤等,浩浩荡荡地向英军占据的四方炮台挺进。英军司令卧乌古率手持新式武器的1000多英军迎战,他下令炮兵发射火箭、火炮。
三元里的抗英人民按照原定计划,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他们将英军引到牛栏冈附近,忽然螺号和战鼓齐响,四周潜伏的三元里义勇们猛冲下来,共同围歼敌人,而英军只好被迫转入防御。下午时分,外面是滂沱大雨,英军陷入泥泞里难以动弹,他们先进的枪炮淋湿后无法使用。相反,三元里义勇们对当地地势熟悉,所使用的大刀和长矛没有受到大雨天的限制,反而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愈战愈勇。
英军想要舍命突围,无奈参战人民人山人海,难以脱身。直到傍晚,在四方炮台守敌的接应下,他们才得以逃出丘陵地带,溜回据点。在这场围歼战中,三元里人民奋勇杀敌,团结协作,共毙伤英军少校军需毕霞以下近50人,生俘10余人。尽管天气恶劣,但抗英人民乘胜追敌,当夜包围了四方炮台。
第二天,广州附近的佛山、番禺、 增城、花县、从化等各地义勇民众不约而同赶来,共计数万人,将英军团团围困在四方炮台。英军司令无计可施,只能暗中派奸细混出重围,投书给广州知府余保纯,并威胁道:如果本次运动不及时制止,他们将立即恢复敌对行动。在这种情况下,各地的知县不得不诱骗绅民,强迫解散抗英队伍,英军才得以解围。后来,英军上船撤离广州,退出虎门,本次三元里抗英运动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广州三元里非官方武装力量间的博弈,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