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的命运沉浮
从二十三岁加入拜上帝会,到三十三岁死于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的一生跌宕起伏。在太平天国运动,这个十九世纪中国的重大转折中,杨秀清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一生给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杨秀清,1823年生于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新村,客家人。杨秀清的童年贫苦坎坷,他五岁丧父,九岁丧母,没有田地耕种,只能以耕山烧炭为生,还经常受到商人的剥削。尽管杨秀清体质瘦弱,目不识丁,却志向远大,善于结交,《桂平县志》记载其“庐中常款接侠徒,以烧炭钱负竹筒入市沽酒,归而飨客。道上引声浩歌,有掉臂天门之慨”,很有刘邦早年的风范。
1843年,广东花县的洪秀全和冯云山创立了拜上帝会,开始在两广传教。1846年,在冯云山的影响下,杨秀清加入拜上帝会。1848年4月,冯云山因“践踏社稷神明”被地方乡绅收押,而后被遣送回原籍。洪秀全收到消息,赴广东通过教会申诉。杨秀清敏锐捕捉到权力真空时机,利用当地居民的降僮习俗,声称天父下凡,与声称天兄下凡的萧朝贵一起逐步控制了紫荆山区的拜上帝会。虽然这是《原道救世歌》中的第五不正行为。但洪秀全考虑到共同利害关系和平隘山烧炭工人的总体实力,
(《原道救世歌》(节):
第五不正为巫觋,邪术惑众犯天诛。
死生灾病皆天定,何故诬民妄造符?
作福许妖兼送鬼,修斋建醮尚虚无。
自古死生难自保,岂能代祷保无辜?
自古师巫邪术辈,累世贫穷天不扶。
鬼人送鬼终惹鬼,地狱门开待逆徒,
欲肥己囊增己孽,何不回头早自图!)
还是认可了杨、萧二人的巫觋活动。不仅如此,洪秀全还否定了其他人的类似行径,使杨秀清获取了最高教权。但杨萧二人获取教权后,既有通过下凡活动,充分动员的正面举措,也有滥用下凡排挤元老冯云山的不当举动。《天兄圣旨》称“万事有天父主张,天兄担当”。二人权力的急速扩张给后来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1851年,杨秀清在兵马未得齐聚、洪秀全、冯云山、萧朝贵三人尚未赶回金田的情况下,利用所谓“天父显能”的把戏获取兵权,揭竿起义,在起义军中树立了权威。这为后来杨秀清节制诸王,架空天王,在太平天国实行虚君政治奠定基础。实际握有最高权力后,杨秀清在与清军交战中迅速学习进步,能够在数次围城不下时果断撤退保存力量,并依靠烧炭工人的技术积累将穴地攻城发展为太平军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攻城战术。在杨秀清的指挥下太平军且战且走,积攒兵力,虽然遭受了一些挫折还牺牲了冯云山和萧朝贵两员大将,但太平军发展迅速,至武昌时已扩充至五十万人。
攻克南京后,杨秀清动用天父权柄阻止了洪秀全建都河南的幻想,促使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但他又犯了分散兵力,过度扩大战局的战略错误,策划同时扫北西征和东征。局部的战术成功不足以挽回大局,清军僧格林沁和曾国藩在两条战线都逐渐取得上风,太平天国丧失了推翻清王朝统一全中国的唯一时机。
定都天京后,杨秀清为笼络人心,假借天父下凡,公开宣布了对四书十三经和历代史鉴的肯定评价,大反过去的极端焚书政策。太平天国的圣库供给制度逐渐暴露其空想本质后,杨秀清向洪秀全要求准予照旧交粮纳税,承认了私人占有财产的合法性。扫北失败后,杨秀清以天父下凡形式允许了太平天国的正常婚姻生活,恢复了城市运转。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加上洪秀全等领导人生活糜烂,无心朝政,太平天国先后提出的政治纲领都没有被良好地贯彻。而杨秀清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杨秀清本就与多数太平天国高层领导关系恶劣,特别是威胁到了洪秀全的君主权威。这使得他在权力斗争中,成为了“共同的敌人”。而在力排众议运兵攻破江南大营后,杨秀清权欲膨胀,逼封万岁,意图谋朝篡位,深深刺激了对实际权力极度渴望的洪秀全。最终,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秦日纲、陈承瑢除掉杨秀清,史称“天京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