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战争
镇压国民党、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后,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中日民四条约》,并称:“经此大难以后,大家务必认此次接受日本要求为奇耻大辱,本卧薪尝胆之精神,做奋发有为之事业。”然而转瞬之间,他便走上了窃国称帝的道路。多年来一直坚信君主立宪制方能救国的杨度与渴望成就帝业攫取权力的袁世凯一拍即合。1915年8月23日,筹安会成立,杨度任理事长,称其宗旨为“筹一国之治安”,“研究君主、民主国体何者适于中国”,刻意强调民智未开,不解民主共和,宣传欲求富强先求君主立宪,制造舆论。
袁世凯倚仗北洋系统,因而非常重视北洋军政要员的看法,然而北洋重臣中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均未表示支持,王士珍、张勋则倾向于复辟清王朝,副总统黎元洪消极抵制,立宪派人士张謇、汤化龙则先后辞职离任表明态度。此时的欧洲列强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无暇东顾,且中国与日本深度合作签有条约,袁世凯认为已经得到日本支持从而并未进行精心的外交运作,没有寻求欧洲列强的支持。袁世凯专制欲望已经彻底膨胀,肆无忌惮。国内外的形势并没有阻止他在称帝复辟的道路上一意孤行。
1915年10月6日,参议院决定召开国民代表大会。11月21日,各省国民代表投票结束。12月10日,中央代表投票结束。11日,参议院进行国体投票开票。1993名国民代表全票赞成君主立宪,竟无反对票,也无废票,于是“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各种花样文字谄媚表章层出不穷。12日,袁世凯接受帝位。13日,接受朝贺。
大是大非面前,一切反帝制势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统一战线。9月,梁启超再显驳论雄才,发布《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很快传遍中国,引起热烈反响。同时,梁启超与弟子蔡锷开始研讨讨袁方案,预备以云贵军下四川,以广西军下广东,回师湖北,向中原进军。蔡锷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但身在北京的他表面上依然对袁世凯曲意逢迎,诈取信任。11月,蔡锷秘密离京,12月19日抵达昆明。龙入大海的蔡锷立即举起反袁旗帜。25日,唐继尧、蔡锷等人向全国通电,宣布云南独立,反对帝制,武力讨袁,檄文中评价袁世凯曰: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
护国军以滇军为主,骁勇善战,兼以“向闽、浙之兵以取守势,进秦陇之兵相机威迫袁军右侧”战略,与北洋军展开战略相持,并在局部展现攻势,挫败了袁世凯的三路攻滇计划。贵州、广西随即响应护国运动,革命党人二次革命后也一直在积蓄实力,此时也在数省掀起武力讨袁斗争。北洋势力内部也有很多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声音,段祺瑞称:“南北停战,维持共和,另组新政府,以解决时局。”1916年3月21日,冯国璋、张勋等以“五将军密电”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随着反袁军的日益壮大,骑墙派军阀也转向护国运动。义军英勇、财政困难、部署疏离、舆论抨击、各国不予承认、健康突然恶化,摆在袁世凯面前的摊子越来越棘手。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但义军并没有就此停战。蔡锷称要袁“洁身引退”,而又有广东、浙江、宣告独立,最后竟连袁世凯的亲信陈宦、汤芗铭也在领四川、湖南两省独立。
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身亡。从1月1日改元洪宪到3月23日废止,袁世凯不过当了83天的“皇帝”,但他耗尽毕生积累,违背历史潮流,无视国家民族大义,最终不但众叛亲离,凄凉落幕,还落得千古骂名,可笑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