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铁军:叶挺独立团
提起北伐战争,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个军人的名字,他就是北伐名将叶挺。而让叶挺在北伐战争中名噪一时的,当属汀泗桥和贺胜桥两场血战。
为了打开通往武汉的道路,肃清湖北境内的军阀,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从湖南进入湖北后,对敌军一路穷追不舍,直到咸宁汀泗桥。汀泗桥作为武汉的天然屏障,桥东面为崇山峻岭,西、南北三面环水,南北只有一座百余米的铁路桥可以通过,堪称天险。直系军阀主帅吴佩孚急调3万人左右的兵力,正想借助这样的“地利”采取固守待援的策略。然而,这里是北伐进军的必经之路,夺取汀泗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国民革命军必须克服艰难险阻,迎敌而上。
1926年8月26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决定派出以叶挺为首的独立团和第35团进行正面强攻,其他各部进行两翼支援。接到指令后,正面部队对汀泗桥立即发起猛烈攻击,吴佩孚亲自督战,下令“退却者杀无赦”。决战双方交锋异常激烈,北伐军不畏艰险连续冲锋10多次,汀泗桥几度易手。在双方久久僵持不下的情况下,叶挺在现场进行了仔细的勘察,最终发现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崎岖小路。趁着午夜时分,叶挺果断率队攀山越岭,在敌军完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抵达敌人后方。吴佩孚军不知所措,前后乱了阵脚,经过多重激战,叶挺大胜,一举拿下铁桥,并乘胜追击20多公里,直取咸宁县城。
汀泗桥之战一结束,剩下的吴佩孚军不得不退到贺胜桥地区。贺胜桥地势岗陵起伏,茶树丛生。西南有黄塘湖,东北有梁子湖,河流交错。时值水涨,低洼地区已被水淹没,粤汉铁路纵贯南北,为鄂南第二门户要冲。吴佩孚率领其余部队在贺胜桥地区筑起三道防御阵地,再次实行防守策略。29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和第七军分左右两路沿着粤铁路向贺胜桥逼近,合力击退了吴佩孚军派出的主力部队。紧接着,第四军向直系军阵地发起总攻,截至傍晚,吴佩孚军第一线阵地被完全攻破。叶挺独立团随即冒着孤军深入的危险,接连向桃林铺的第二线阵地和烟斗山的吴佩孚军主阵地发起猛攻,第四军的第28、29、30和36团协同包围,吴佩孚军左翼各道防线最终被一一击破,贺胜桥最终被北伐军迅速攻占。北伐军在贺胜桥胜利后,即派第十师日夜兼程,沿粤汉铁路向溃退之敌追击,越过纸坊,一直追到武昌城郊。
1926年9月3日凌晨,国民革命军开始进攻武昌,吴佩孚军顽强抵抗,双方交战激烈。5日,国民革命军再次发起攻击。叶挺独立团参加了这第二次攻城战斗,奋勇队第一营冒着炮火潜近城脚,架起了几具云梯奋力攀登。敌军居高临下,以猛烈的火力扫射。独立团第一营官兵轮番强攻,前仆后继,死伤惨重。6日北伐军占领汉阳,7日占领汉口,武昌则成为一座孤城,处于北伐军四面包围之中。北伐军改用围困封锁之策,武昌城内守军组织精锐敢死队,妄想突围,均被北伐军击退。10月10日,在友军配合下,叶挺指挥部队由通湘门附近爬墙入城,与顽固抵抗的敌军展开巷战,并首先攻占筑有炮台和环形工事的制高点蛇山。经过40天的激烈战斗,叶挺独立团终于登上了武昌城,创造了北伐战争史上最为辉煌的战绩。至此,吴佩孚所在的直系军阀主力基本被消灭。
自1926年5月出师北伐至同年11月,在半年期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转战湘、鄂、赣三省,奔驰数千里,经历七个战役。特别是叶挺独立团为北伐先锋队,首先攻克安仁县的攸县地区,掩护北伐军主力集中,在各个战役中能催强敌,能拔坚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叶挺独立团战斗力最强,牺牲最巨,建功最大,为其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称号,为国民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在整个北伐中,独立团伤亡约有1000人,牺牲的有600多人。1927年8月1日,以叶挺独立团为主力的第11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将革命铁军的火种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