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沦陷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张学良命令部下极力避免冲突,东北军主动撤防,日本关东军在一周之内迅速占领辽宁、吉林两省三十余座城市、十余条铁路线,东北局势危在旦夕。
1931年9月19日,中国驻国际联盟全权代表施肇基向国联报告了日本在东北的行径,请国联主持公道,同日,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日本公使重光葵提出严重抗议。
1931年9月21日,蒋介石返回南京召开紧急会议,第二天在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上发表《国存与存,国亡与亡》演说:“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此刻暂且含忍,绝非屈服。”22日,国联警告双方同时撤兵,23日,中国政府就双方撤兵的要求照会美国政府,30日,国联限令日本在其侨民能够得到中国军队保护的前提下必须于10月14日前撤兵,但此时日本政府与外务省已无法约束军方少壮派,关东军的军事行动反而变本加厉。10月8日,关东军轰炸辽西交通要塞锦州,国际哗然,美国反应强烈,日本在高压之下不得不暂时退步,转战黑龙江省。
10月16日,伪军张海鹏部进犯当时的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黑河警备司令、步兵第三旅旅长马占山利用天然屏障嫩江将其拦截,炸桥据守。日方屡次交涉希望马占山能够退兵或者投降,马占山概不理会,并坚决下令反击,打响了“九一八”后中国军队反击日本侵略的第一枪。由于士兵作战英勇和将领指挥高超,在连续作战,后续无援的极度不利条件下,以伤亡八千余人代价毙伤日伪军精锐五千人,最终因兵力不足撤往海伦,11月19日,日军占领齐齐哈尔。
由于国联施压,日本内阁依旧反对关东军对锦州立即采取军事行动,但军方采纳了板垣征四郎的《满蒙共和国统治大纲草案》,决定在国联调查团赶到前建立起表面由中国人统治,实际由日本控制的统一的满蒙政权,日本天皇裕仁亦正式批准增援。12月17日,日军开始进攻锦州,国民政府要求东北军积极抵抗,但张学良在未得到南京政府援军情况下认为实力相差悬殊,难以御敌。1932年1月3日,十余万东北守军稍事抵抗即撤出锦州,日本随之迅速占领辽西地区。紧接着,东北特别行政区公署驻地哈尔滨也于2月4日被日军占领。东北三省至此全部沦陷。
为了控制到手的东北三省,关东军加快成立伪满洲国,2月16日,关东军组织“东北行政委员会”,宣布与国民政府脱离关系,25日,发表满洲建国方案,规定国名为“满洲国”,元首称为“执政”,国旗为五色旗,年号“大同”,定都长春,改称“新京”,3月1日,奉系军阀张景惠宣布“满洲国”成立。原本因外交压力而犹豫的日本内阁此时也乐见其成。9日,早已被日军秘密运到东北的满清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执政府举行就职典礼,并于日本签订密约:
(1)“满洲国”日后之国防及维持治安委托日本,经费则由“满洲国”负担;(2)铁路、港湾、水路、航空等之管理并新路之,均委请日本及日本指定之机关;(3)日本军队认为必要之各处设施,“满洲国”竭力援助;(4)日本人在“满洲国”可任参议和其他中央及地方各官署之官吏,关东军司令官有保荐权和解职权;(5)以上各项在将来两国缔结正式条约时为立约之根本。
从此,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这也促使日本法西斯主义进一步膨胀,开始筹划全面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