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事变
从中日甲午战争起,日本逐步展现其对于东亚乃至于整个亚太地区的野心。法西斯主义少壮派军官崛起并掌控日本军政大权后,日本对外侵略行径则更是变本加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次年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35年,日本又策动华北自治。但日军的野心不止于此。
七七事变前夕,北平已被日军包围:北面是部署于察东和热河的关东军,西北面伪蒙军由关东军控制,东面有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伪保安队,南面丰台已被日军强占,卢沟桥已是北平与外界相连的惟一通道,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若日本能占据此地,则可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来往,便于进一步控制冀察政务委员会。
1937年五六月间,日本华北驻屯军在丰台卢沟桥地区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六月下旬之后更是昼夜频繁练习。7月7日晚七时半,日本华北驻屯军补兵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开始夜间练习。十点四十分,日军称突然听到枪声,于是停止演习并集合队伍。日军声称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立即强行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驻宛平的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士兵严词拒绝,并说明枪声绝非中方所发。
冀察当局为防止事态扩大,经与日方商议,决定双方协同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事后多年,日本联合通讯社驻上海分社的负责人松本重治称:“约3小时之后,下落不明的士兵归了队,并非被中国方面绑架去了。这个新兵担任传令兵,在离队解手返回时,在黑暗中走了相反的方向,因此延误了归队时间。”然而日本对此不但隐而不报,反而伺机挑起了事端。
日本以枪声与士兵失踪两个偶然事件为借口,开始了其长久以来的侵略计划。8日凌晨,日军已三面包围宛平城。4时20分,日军联队长牟田口廉也下达作战命令。日军以机枪、大炮向卢沟桥、宛平城射击。
第29军不得已予以抵抗还击。日军一天之内发动三次进攻,29军坚守阵地,誓与卢沟桥共存亡。9日零时,吉星文部攻袭永定河西岸日军,四小时后将其击退。日军进攻卢沟桥失败。
日方虽宣布“不扩大”、“就地解决”方针,但日本内阁11日通过向华北增兵案。到1937年7月25日,陆续集结平津的日军已达6万人以上。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26日下午,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行动。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向全国发表自卫守土通电,坚决守土抗战。同日,日军参谋部经天皇批准,命令日本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动攻击,增调国内5个师约20万人到中国,并向华北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下达正式作战任务:“负责讨伐平津地区的中国军队。”血战平津已再所难免。中国军队随之奋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1937年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第29军将士在各自驻地奋起抵抗,谱写了一首不屈的战歌。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不少在南苑受训的军事训练团学生也在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这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在亡国灭种的阴影下,中国人民开始觉醒,国内各方力量走向团结,中华民族迎来了烈火的淬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