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革命思想的转变
“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为国家和人民所建树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这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人大国务院为这位20世纪举世闻名的伟大女性立碑纪念的铭文。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也是对宋庆龄革命思想的最好总结。邓小平曾说道:“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紧跟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宋庆龄革命思想的转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1914年,宋庆龄接替姐姐宋蔼龄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将自己的革命思想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相结合。1915年,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一再受挫,被迫流亡日本,宋庆龄一直追随左右,并与之结为革命伴侣。她积极参加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以三民主义为革命思想。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取得重大胜利,孙中山备受鼓舞,认识到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试图借助苏俄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发展革命事业。宋庆龄,也从这时起迈出了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的第一步。
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晚年的孙中山实现了革命思想的重大转变,于1924年1月的国民党“一大”上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并没有选择回到富足的宋氏大家庭中,而是继续四处奔走,继先生之遗志,行先生革命之路。1925年5月30日,“五卅惨案”爆发,宋庆龄呼吁“凡中国国民皆当负此救国重任”。随后,她通过海外侨胞募集资金的方式积极支持省港大罢工运动。1926年1月,宋庆龄与共产党、国民党左派紧密合作,使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接受总理遗嘱决议案》、《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重申了三大政策,与公然反对三大政策的西山会议派划清界限。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震惊全国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和革命群众。7月14日,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结成“宁汉合流”。宋庆龄极为愤慨,在汉口发表《为抗议违反孙中山的革命原则和政策的声明》,指出蒋、汪控制的政府已背弃孙中山遗志,并庄严宣布退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8月1日,宋庆龄与邓演达、周恩来等25人组建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为完成孙中山遗愿,寻求革命胜利的道路,宋庆龄于8月底毅然离华,赶赴莫斯科。在苏联访问期间,宋庆龄连续发表了《中国目前形势》等文章,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国内形势,并揭露中国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的真面目。无论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如何风云变幻,宋庆龄始终一如既往地坚守孙中山生前的革命理念。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遭到社会各界抗议。11月29日,与宋庆龄有着深厚革命友谊的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邓演达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刺杀。邓演达的被害使宋庆龄对国民党反动彻底绝望,她进一步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本质,并指出:“当作一个政治力量来说,国民党已经不复存在了。”同时,宋庆龄将希望的目光转到中国共产党身上:“惟有以工农为基础的党才能为社会主义打下基础,才能粉碎军阀的势力并摆脱帝国主义的枷锁。”
1932年9月30日,宋庆龄在上海主持召开了“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远东大会”,她发表了题为《中国的自由与反战斗争》的演讲,旗帜鲜明地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1937年2月,为实现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全民族抗日,宋庆龄第一次以中央委员的身份出席国民党中央会议。1948年1月1日,国民党左派组织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宋庆龄被推举为民革名誉主席,李济深被选为民革中央主席。
随着中国革命浪潮的不断推进,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在望。宋庆龄的革命思想也越来越倾向于共产主义。1949年7月1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宋庆龄在上海发表《向中国共产党致敬》一文:“欢迎我们的领导者——这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的丛山里、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困苦中百炼成钢、在农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领导者。向中国共产党致敬。”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参与组建的民革作为民主党派的一员参与制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会上,宋庆龄和民革领导人李济深一同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日,宋庆龄与毛泽东等人一同登上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不负人民重托,积极投身到各项国务活动中,为人民谋福祉。1957年的一天,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一起去看望她。宋庆龄正式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中央经过慎重考虑,建议其暂留党外。1981年5月14日,病情恶化的宋庆龄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决定接受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党员。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予她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称号。5月29日,宋庆龄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