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垮台,建设新中国成为举国上下的热切期盼。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在1948年4月30日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打到南京去”,并号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得到民革、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共计662人参加了会议,共同商议建国方针。
中国人民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向大会致开幕词,中国共产党代表刘少奇、特邀代表宋庆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表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代表张澜、民主建国会代表黄炎培等各方代表均发表了演讲。由于此时还没有条件进行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以由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会议表决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国歌未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定为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最初设计者是一名普通的上海市民——曾联松。当时,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小组通过《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刊登向全国公开征求国旗图案的启事。满怀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热爱,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应征投稿,短短一个月时间,评审小组就收到了来自海内外共计3000余幅稿件。这些作品经初选委员会遴选出38幅,再经过编号、隐匿作者姓名、制作成图册后送各位委员评审。曾联松的方案最初并未入选,后来在田汉的主张下才被收为“复字32号”“红地五星旗”。 9月25日晚,毛泽东主席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关于国旗的讨论中,会议研究决定去除原设计稿中意识形态浓厚,且与苏联国旗相仿的镰刀斧头标志。最后形成以红色为底色,四小星拱卫大星的五星红旗方案。共产党执政之后,没有将党旗变为国旗,还刻意回避在国旗不能采用。连当时亲临审议会场采访的记者也不禁感叹道,“这是何等民主和谐的讨论!”
其实,早在1946年1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就曾迫于外界压力,召开由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令国民党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次会议上,各民主党派大显身手,共产党广泛结交朋友和各派政治力量。国民党方面为此追悔莫及,于是展开了对民主党派的疯狂迫害。继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遭暗杀之后,杜斌丞又在西安被杀害。民盟地方组织的许多成员被逮捕、绑架、屠杀,所办的报社也被捣毁……而此时,有了雄厚“美援”的国民党军队内战准备已经就绪,蒋介石底气十足,干脆一把扯下了“政治协商”的幌子,撕毁民主契约,挑起了全面内战,各民主党派、团体期待的“政治协商会议”就此夭折。
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饱含热情地参与了1949年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会议气氛热烈,圆满完成了新中国建国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体现了民主意志,揭开了新中国历史的第一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在祖国建设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