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抑物价新中国第一场考验
解放初期,解放军还在追剿国民党残余势力,且国家负担的公共支出大幅增长,而经济社会百废待兴,国家财政收入十分有限。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国家不得不暂时采取增发通货的措施,自1948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到1949年11月,人民币发行额增加约100倍。1949年11月到1950年1月,人民币发行额又由2万亿元增至4.1万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投机商人妄图操纵市场,谋求不义之财,加上敌特破坏,全国出现涨价风,新中国迎来艰巨考验。
解放初期,各地军管部门和人民政府颁布了金银币管理办法,禁止以金银计价、流通使用和私相授卖,统由中国人民银行收兑。同时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为唯一合法货币。但部分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商人对政府政策置若罔闻,进行大量金银投机活动。他们公然在大街上兜售银元,拒用人民币,严重冲击和动摇了人民币的地位,带动市场物价的急剧上升。混乱的市场局面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最终采取强有力的手段,逮捕了首要投机分子数百人,捣毁上海、武汉、广州等地从事金银投机的地下钱庄和街头兑换所,平息了银元风波。
“银元之战”后,投资商人不甘心认输,随即将目标转向了粮食、面纱、棉布和煤炭等市场。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大城市的投机商人相互联手,利用当年华北春旱江浙水灾粮食减产以及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对东南沿海的封锁和轰炸,大肆囤积物资,哄抬物价,全国物价一日三涨。以上海为例,从6月21日到7月21日,米价上涨了4倍,纱布上涨1倍。从10月上旬到11月下旬,米价又上涨3倍,纱价上涨3.8倍,布价上涨了3.5倍,煤油、火柴也上涨了2倍。
为此,中央政府召开紧急商议并最终决议以上海为主战场,打一场平抑物价的“歼灭战”。这场“歼灭战”也是时间战,中央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集中调运一大批大米、棉花和布匹等,由中央财经委员会直接掌管,待时机成熟,便集中抛售,给投机商人毁灭性的一击。1949年11月中旬,一股涨价风再次席卷全国,这次的涨价势头更猛,粮店和布店的门前都是拥挤不堪的人群。为了大做生意,投机资本商不惜长期囤积货物,甚至带头抢购商品,使得广大人民百姓有钱买不到货,面临着严重的生计问题。
面对这种情况,中央政府决定立即采取行动。1949年11月15日至30日期间,中央政府从东北地区每日调运1000万吨粮食进入关内,将华中地区的棉花源源不断地调往东部沿海地区,并将成百吨的纱布夜以继日地输送到西安等大中城市。同时,中央政府还配合采取政治手段征收税款和公债,多管齐下,一并发力。没多久,上海、天津、北京、武汉、广州、西安、南京等大中城市都聚集了大批的粮食、棉花、布匹和油料。11月25日,国内市场物价攀上顶峰,中央政府一声令下,命各大城市一齐集中时间和物资,统一抛向市场。面对中央政府的干预,投机商人猝不及防,物价应声下跌。连续抛售10天后,市场上粮食、棉花、布匹的价格骤跌30%至40%,投机商人见市场的状况不佳,便竞相抛售存货。然而,饱和的市场让这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大部分投机商人元气大伤,亏本过多而纷纷破产。
至1950年春,全国物价总趋势开始平稳向下浮动,这一场打击投机资本和平抑物价的“歼灭战”,总算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斗争,既是新中国面临的第一场考验,也是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打天下,而且善于治天下”的最佳证明。毛泽东曾说过:“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