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公开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迅速掀起了一阵关于实践标准的讨论热潮。人民百姓冲破思想的牢笼,对“两个凡是”思想进行了怀疑和深思。1978年11月10日——12月15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为期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了客观中肯的分析与批评。在会议的闭幕式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随即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
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开幕。全会首先继续对“两个凡是”和平反冤假错案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落实决定,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会议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和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件,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人所作的错误结论,以及平反“六十一人叛徒集团”等系列问题。这次大会在人员任命上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增选了陈云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邓颖超、胡耀邦、王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了以陈云为第一书记、邓颖超为第二书记、胡耀邦为第三书记、黄克诚为常务书记、王鹤寿为副书记的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会议召开后,平反冤假错案的速度和效率均得到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工作扫清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
此外,会议还回顾并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提出“实事求是”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会议指出,在经济建设的问题上,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要措施,调整失调失衡的国民经济比例,改革过于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带领下,积极发展世界各国间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等,促进国内的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问题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农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同意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发到全国各地试行。会议过后,全国农业发展迎来新局面,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的成功召开,顺利解决了几个主要问题。第一,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第二,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对党和国家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改革的任务。第三,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组织路线,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