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
在辽宁省锦州市凌河区烈士陵园内,有一座高16米、由花岗岩砌成的纪念塔。塔顶是一座6米高、极富动感的铜质英雄塑像;塔身两侧刻有锦州攻坚战和辽西围歼战的浮雕,而正面镶嵌着朱德题写的 “辽沈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这座塔正是为纪念辽沈战役而筑。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又称“大决战”,发生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由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指挥作战。为什么将战场选在东北?因为东北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更重要的是当时东北是全国唯一一个人民解放军军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地区。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决战在辽沈地区打响第一枪。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人民解放军先后解放锦州、长春、沈阳、营口等地,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这一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总兵力的对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在东北炮火连天时,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连同地方部队60万人,以徐州为中心,发动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8年11月6日至11月22日,全歼国民党军黄百韬集团,切断徐蚌线;第二阶段自11月23日至12月15日,歼灭国民党军黄维兵团,包围杜聿明集团;第三阶段从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淮海战役历时66天,人民解放军共消灭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及其所指挥的5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1个绥靖区,正规军连同其他部队约55.5万人,国民党少将以上高级将领被俘124人,投诚22人,起义8人。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的战役。
在辽沈战役结束后,平津战役打响。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始于1948年11月29日,终于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首先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办法,完成对国民党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切断其南撤西逃的道路;其次,解放军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先打两头,后取中间,逐次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的国民党军,三地相继解放。至此,傅作义率领的北平20万国民党军完全陷入绝境。平津战役总前委及北平地下党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一方面立足打,另一方面积极做傅作义的思想工作,争取和平解放北平。面对如此形势,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于1月21日与人民解放军达成和平解决北平的协议,率部接受改编,1月31日北平宣布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大决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消灭了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国民党政府赖以维系统治的军事支柱被摧毁,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企图被彻底粉碎,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由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