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新落成的全国政协礼堂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代表1026人,代表了全国1073万名党员。应邀参加大会的有59个外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团,还有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
在大会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陈云、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及《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的建议》。
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谈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周恩来在会上对“一五”计划的实践经验做了初步总结,并通过了关于“二五”计划建议的各项指标,提出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同时,党的八大提出探索改进经济管理的方针政策,陈云作“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发言;强调扩大人民民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阐述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明确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方针任务,确认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方针;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初步提出“打开国门”。
此外,党的八大提出继续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邓小平结合执政党面临的新情况,深刻系统地阐述了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一重要观点。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为建国以后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积极的探索,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八大是共产党人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的第二次结合,体现了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结合本国实际,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