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历史性课题。对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辛探索。
1955年底至1956年春,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对我国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量周密而系统的调查。经过充分细致的调查研究,再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毛泽东逐渐完成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论十大关系》报告。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意,又于5月2日向最高国务会议作了报告。
《论十大关系》提出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论十大关系》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处理好的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其中,前五条是经济方面的关系,后五条是政治方面的关系。
前三条讲的是如何开辟一条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内容包括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毛泽东强调,要在更多发展农业、轻工业的基础上,发展重工业;要在大力发展内地工业的同时,好好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要把军政费用降到适当比例,多搞经济建设。
第四、五条讲的是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内容包括国家、生产单位、个人的利益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毛泽东强调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要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
“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的是政治关系,内容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毛泽东强调要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反对大汉族主义;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一切反革命分子要给以生活出路;对犯错误的人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不能照抄。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说明,当中国刚刚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时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就已经敏锐地提出了根据本国情况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这个报告成为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期指导意义。
毛泽东回顾这段历史时说:“前八年照抄外国的经验。但从一九五六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邓小平曾这样评价:“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