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一周”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刻变化之中。中苏关系破裂,1969年中苏边防部队在黑龙江珍宝岛和新疆塔斯提地区、铁列克提地区发生武装冲突。苏联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向中国发出战争威胁,甚至进行核恐吓。为了尽快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中共中央开始考虑改善中美关系。而此时的美国,由于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新当选总统尼克松急于结束战争,同样希望尽快改善中美关系。于是中美双方经过沟通,恢复了在华沙的大使级会谈。然而,会谈进展并不顺利。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自己的老朋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国庆节这个特殊的日子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他希望用这种方式,向美国传递友好的讯息。
美国人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同样友好的信息。1970年10月,尼克松总统在同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会谈时,第一次把中国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告诉齐奥塞斯库,希望同中国进行高级别私人代表的互访。
随后,中国先后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渠道得到了尼克松的“口信儿”。周恩来表示,中国政府欢迎美国总统派特使来北京商谈。
1971年3月,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举行,中国和美国都派出了运动员参加比赛。比赛期间,美国乒乓球代表队几次表示,希望赛后能访问中国。毛泽东几经考虑,在世乒赛最后一天作出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就是被人们誉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特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同周恩来就尼克松访华一事达成协议。7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发布公告,宣布尼克松将于1972年5月之前的适当时机访问中国。此消息一出,震惊世界。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30,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飞机徐徐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和夫人快步走下舷梯。尼克松总统向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伸出右手,两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简朴而不失庄重的欢迎仪式后,周恩来和尼克松乘车前往钓鱼台国宾馆。离开机场时,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啊!”
在尼克松访华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分别同他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经过多次磋商,于2月27日签订了《联合公报》。2月28日,《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中美联合公报》指出,双方同意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郑重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在台湾问题上,中国政府明确指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用什么方式解决应该由中国自己来决定。美方则表示: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里程碑。此后,两国政府继续就建交问题举行会谈。
2月28日,尼克松离开上海直飞华盛顿。当他回到华盛顿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尼克松访华后不久,中国同英国、荷兰、希腊、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建交或实现外交关系升格。随后,中日关系得到改善,中苏关系趋于缓和。
正如尼克松所说,他的中国之行是“改变世界的一周”。1972年,中国在外交上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同18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或实现外交关系升格,打破了外交孤立的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