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内部一些官员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因此发起了学习西方军事的“洋务运动”,在设厂制船造炮的同时,也开始创办各类教育机构以培养中国的近代化人才。福州船政学堂就是当时应运而生的中国第一所近代化海军学堂,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所海军教育机构。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向朝廷奏请在福州建立福州船政局,作为中国自己的海军基地,同年决定在局内设立船政学堂,左宗棠在奏折中阐明兴办学堂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海军人才,使海军有本国的技术力量。船政学堂开始称作“求是堂艺局”,左宗棠还亲自制定了《艺局章程》,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做了规定。
1867年1月6日,福州船政学堂正式开学,刚开办时借住于城南定光寺,后迁入马尾新校舍。船政学堂的办学模式,最初由法国人日意格设计,他采用法国体制,把船舶工程学校与海军学校合为一体,办成一所按学科分设专业与课程的近代高等学府。学堂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两个部分,前学堂专习造船技术,注重法文,亦称为“法文学堂”;后学堂专习管轮驾驶,注重英文,亦称为“英文学堂”。当时认为,法国造船技术最先进、英国航海技术最发达,所以前学堂多聘用法国教习,后学堂多聘用英国教习。各科目所用的教材,或原文或译文都是从西方引进的。
法文学堂先后包括三个科:造船科、设计科和艺圃。学员除学习法文、算术、平面几何、画法几何等理论知识外,也分别注重船体、机械、轮机、工具等实践,法文学堂三科实际上是分别培养工程师、技术员和技工人才,以适应造船工业的需要。
英文学堂包括两个科:驾驶专业、轮机专业。驾驶专业前三年学习航海理论,后两年进入航海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航行驾驶技术。轮机专业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蒸汽机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能够操作维修船用蒸汽机、使用仪表等。英文学堂二科分别培养航海员和轮机员。
福州船政学堂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最现代化的海军学校、造船工程学校和造船技工学校,为中国培养了近代第一批科技和海军人才。据统计,福州船政学堂共培养了海军军官和科技人员1100多名,培训的海军专业士兵有5000多名,是近代中国海军史上办学时间最长、培养人才最多的海军学校。
此外,福州船政学堂还是最早向欧洲派遣留学生的学校,从1877年开始,福州船政学堂先后派出四批70多人到英法等国学习。这些学生学习了西方的轮船制造、轮船驾驶等西学知识和技能,回国后在近代轮船制造业、轮船运输业和海军、海防建设以及路政、矿政、邮政等近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技术和管理骨干的作用。其中的一些人还在留学过程中广泛学习和了解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为此后的西学传播中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