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对林肯思想的借鉴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总结以“民族、民权、民生”为主要内容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借鉴了美国式的西方民主政治思想。1863年11月9日,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葛底斯堡为纪念南北战争中联邦军队阵亡将士公墓的落成做了演讲,提出人类理想的政府应该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1921年12月7日,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为造成新世界之工具》的演讲中指出:“‘民有’‘民治’‘民享’就是本大总统生平所提倡的三民主义。”
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指的是政治革命,包含了“创立民国”的内容,与之对应的是林肯的“民治”思想;在林肯思想的基础上,孙中山针对中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任务,提出了民族主义的新理念;民生主义指的是社会革命,包含了“平均地权”的内容,与之对应的是林肯“民有”和“民享”的思想。两者相比较而言,林肯的思想仅仅是在这次著名的演讲中被提及并被世人所知的理论构想,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丰富了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内容,而且在中国进行了实践,是对林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强国,也成为民主共和制国家的代表。孙中山曾多次到美国学习、生活,他不仅很早就接触到了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而且把它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的政体模式。
三民主义既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建国理念,也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虽然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但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同封建王权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斗争中的光辉旗帜,引领和感召了无数爱国人士加入了革命队伍,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