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生,百年圆梦
浦东是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因地处黄浦江东而得名,由于成陆较晚,发展水平一直落后于仅有一江之隔的浦西。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谔曾经在小说《新中国》中畅想上海浦东举办万国博览会的梦幻景象:高楼洋房鳞次栉比,城市里地铁穿梭,大铁桥、电车隧道跨越黄浦江,陆家嘴成为金融中心。这梦延续了百年,同时也寄托着浦东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大批国有重工企业在浦东陆续建成,始于近代的浦东振兴之梦,正在逐渐成为现实。改革开放后,浦东的乡镇和街道工业异军突起,更加激起人们对开发浦东的热切盼望,而上海这时的城市建设也要求城区向东发展。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全局谋划中,开发浦东由地方战略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的新飞跃。
开发开放浦东是一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目前已经历了四个阶段。
在基础先导阶段,为了保证浦东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高强度推进,政府规范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完善了土地资源的市场化利用。在资金筹措方面,中央财政、国家有关部门、市政府大力支持,而新区也大胆进行多种融资尝试,浦东概念股更是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在劳动力的安置问题上,政府为征地农民统一办理了养老和医疗社会保障,并积极提供就业培训。
在功能主导阶段,浦东新区把握住政策试点的机遇,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聚集了几千家中外贸易公司,上万家企业。人员东进、机构东进等措施收取良好效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互相呼应,功能互补,形成有机整体。功能性基础设施强力推进,现代化新城区形态与功能框架已经初步形成。
在综合配套阶段,城区功能的整体开发有效地促进了东西浦的联动,并通过世博会向世界展示出上海的城市均衡发展:经济融合、文化融合、科技创新、社区重塑、城乡互动。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第41届世界博览会,世纪浦东,百年梦圆。
在转型创新阶段,浦东新区由园建城,以新的生产力布局和新的增长点开拓为目的,集创新、创业、工作、生活、学习和休闲等功能为一体,推进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努力建设“世博新城”、“旅游新城”、“国际航空城”和“临港新城”。新区还在已有国家级开发园区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城市化转型的二次创业,全力打造“国际贸易城”、“张江科学城”、“陆家嘴金融城”和“金桥智造产业城”。
登临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浦东三十年来的惊世巨变尽收眼底。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浦东新区曾经在九十年代将改革开放推至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曾经见证了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在新的起点上,也将勇当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标杆与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