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
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华北人民日益陷入穷困、饥饿、疾病和死亡的绝境中。北平城里人心惶惶,日本军队在大街上横冲直撞,日本特务随意出入高校的课堂,大批故宫文物南运,政府官员携带家眷财产仓皇出逃。面对日本侵略者,国民政府一退再退,华北告急,危在旦夕。
平津各校青年学生目睹复杂交错、一触即发的华北局势,嗟叹“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1935年12月6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领导和影响下,北平15所学校的学生自治会联合发表《北平各校通电》,谴责国民党政府自九一八事件以来的妥协退让政策,痛陈“今日而欲求生路,唯有动员全国抵抗之一途”,请求政府宣布对敌外交政策,以御外敌。
有消息称,国民党政府即将于12月9日在北平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实行“华北特殊化”。平津学生们闻之忧愤至极,决定在当天组织一场请愿游行。1935年12月9日,饱经忧患、沉默无声的北平城里,数千名参加抗日救国请愿大游行的学生冒着严寒,冲破国民党政府军警的重重戒严,走出校门,走上街头。学生们高举旗帜,手拿标语,齐声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嘹亮口号,绕城游行,直至夜幕降临。这场声势浩大的游行活动,被称为“一二·九运动”,成为全国性抗日救国运动的新起点。
游行队伍虽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但大刀、水龙、皮鞭和木棍无法动摇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为抗议国民党政府的残酷镇压,北平各校学生宣布从12月10日起实行全市总罢课,学生们在校园中讨论、演讲、辩论,群情激昂,义愤填膺。而这时,北平报纸透露“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6日正式成立,北平学联果断决定组织一次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12月16日,北平各个大中学校几乎都投入了这场新的战斗。北平城里的市民、商贩、工人以及东北流亡同胞,也纷纷自动加入游行队伍,散发传单、高呼口号、张贴标语。两万多市民和一万多学生聚集在天桥广场,召开市民大会,共同决定“不承认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任何傀儡组织”,反对分割中国领土的“防共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要求收复东北失地。示威游行再次遭到反动军警的血腥镇压。但慑于群众爱国运动的压力,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
年轻学生们的英勇赤诚在全国范围内点燃了救亡运动的熊熊烈火,全国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响应北平。天津、南京、武汉、广州、长沙、太原等各大城市,先后爆发了学生抗日集会和示威游行。各地工人在全国总工会的号召下组织罢工,支援学生斗争。各地爱国人士和爱国团体也相继成立救国会,发出通电,出版救亡刊物。一二·九运动逐渐超出了学生运动的范畴,变成了全体国民的爱国救亡运动。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迎来了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