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灵丘县与繁峙县交界的关岭上,是河北平原北部通往山西的最便捷通道,古时曾因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瓶形寨”,后更名为平型关。这里地势险要,易于设伏,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八十余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平型关大捷”更使它名扬中外。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妄图给中国军队以决定性的打击,决定进攻山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设下重兵守备平型关防线,并准备与来犯的日军第5师团进行决战,八路军115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开赴晋东北支援友军。为了打赢出师抗日的第一仗,师长林彪日夜苦想,并实地勘察三次,最终计划在日军进攻平型关的必经之路上组织大规模的伏击战。9月23日,115师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在平型关东侧约5公里长的乔沟峡谷古道分段伏击歼灭日军,所属各部配合作战:杨得志率685团截击敌先头部队,687团断敌退路,李天佑率686团在中间突击分割敌军并进攻,杨成武率独立团和骑兵营阻击敌人增援部队,688团作为预备队。
115师冒着寒风冷雨,连夜急行在泥泞不堪的崎岖小路上,在25日拂晓前完成设伏。上午8时,日军两个汽车中队护送辎重车队进入乔沟峡谷公路,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我军部署的口袋阵。日军傲慢轻敌已久,虽然身处险地却不注意警戒,敌军主力进入伏击范围后,115师埋伏已久的三个团相继开火,“拦头”、“断尾”、“斩腰”,日军突然遭到居高临下的火力袭击,人、车、马互相拥挤,混乱不堪,遭到重创。清醒后的日军以车辆和沟坎作掩护进行抵抗,115师各部冲下公路将敌军分割包围,与敌进行白刃格斗,战况激烈,由于双方扭在一起,敌军的飞机无法派上用场。日军发现退路被截断后抢占制高点老爷庙,686团浴血拼杀,夺回老爷庙,严防死守老爷岭,与此同时,独立团也完成了阻击敌军援军的任务。日军进退无路,逐渐不支,军心溃散。115师此时收紧口袋,发起总攻,广大指战员奋勇杀敌,舍身卫国的气势摇山振岳。115师利用和创造了一切有利条件,将已成瓮中之鳖的敌人全部歼灭,这一天,是1937年9月25日。
乔沟伏击战,八路军歼灭日军第五师团辎重队和第21旅团一部共1000余人,击毙日军中佐两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了大量辎重,截断了平型关至灵丘间的交通,取得了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所谓“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作为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的典型胜利被永远载入史册。“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也被写入了当时的八路军军歌,壮我民族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