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唯物主义
16-18世纪,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得以显著发展,人们逐渐挣脱神学的束缚。牛顿经典力学的隆名盛誉,引发了强烈的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情绪,让一部分思想家将自然规律观念直接带入到人文社会研究中,他们力求用机械的观点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以及人和主客体之间的关系,逐渐形成机械唯物主义。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他继承了古代唯物主义传统,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认为构成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真正的分子。千差万别的事物都是由它的不同排列和组合构成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最重要的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他称事物运动的规律和规定性为形式。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形式,从而获得行动上的自由,以便征服自然。他还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然而,培根将自然界中多种多样的事物和现象归结为许多单个物体的运动,对自然物体的解析带有片面的、静止的性质。培根开创了近代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先河,对霍布斯的物体论和洛克的经验分析法产生了直接影响。
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第一个系统阐述了机械唯物主义。他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人的心脏、神经和关节分别比喻为钟表上的发条、游丝和齿轮,他甚至还将人的情感也归结为有始有终的机械运动。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从而批判了宗教神学和法国物理学家及哲学家笛卡尔的二元论,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到了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在法国发展到了顶峰。18世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在其著作《人是机器》中说道:“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人是机器》是18世纪法国第一部系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著作。拉美特利在批判继承笛卡尔关于“动物是机器”的思想基础上,直接指出人就是一部更复杂一些的机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无神论者霍尔巴哈,也是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一切运动变化都遵循着基于机械论的不变的因果性法则,而这与霍布斯关于利用机械运动原理来解释因果联系的观点是如出一辙的。
机械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在当时具备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受限于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以及资产阶级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它也存在显著的缺陷。第一是机械性,它企图用机械的观点来解释世界的一切现象,把复杂的运动形式归结为单一的机械运动。第二是形而上学性,它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形而上学观点来看待一切问题,否认人的精神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是不彻底性,它只在自然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却陷入唯心主义,属于“半截子唯物主义”,对自然的唯物主义的认识具备不彻底性,如培根的“二重真理论”。机械唯物主义的种种局限性,最终迫使人们不得不对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问题进行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