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地球的表面被浩瀚的海洋和坚如磐石的大陆所覆盖着,在任何一张地图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海陆轮廓都如此清晰分明。人们不禁要问: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吗?今天的大陆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在19世纪以前,人们尚未开始系统地研究地球整体的地址构造,对海洋和大陆的产生、变化也没有形成固定的认识。
直到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罗塔尔·魏格纳的目光被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所吸引。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引起了他的好奇。经过仔细观察,他越发觉得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四块大陆是可以拼凑成一块的。尤其是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简直就像是一张撕成两半的报纸。
魏格纳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移开。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为了验证自己的设想,魏格纳在第二年开始广泛地搜集资料。他从古生物化石、古气候、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一些大西洋两岸相吻合的证据。于是,他在1912年首次提出了地壳变迁的大胆假说,即“大陆漂移说”。他认为,现在的七大洲在两亿年前古生代是一个单一的超级大陆,魏格纳称之为“泛大陆”。由于日月潮汐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作用,泛大陆开始了长期而缓慢的漂移过程,直到第四世纪初期才形成了现今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轮廓。
“大陆漂移说”一问世,就在全世界地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的积极求证,有的不以为然,还有的猛烈抨击。直到1928年在纽约举行的一次地学讨论会上,“大陆漂移说”仍被斥为“荒诞的怪论”,他们坚信,魏格纳所说的日月引力和潮汐力的动力实在太小,根本无法推动广袤的大陆。
两年后,为了寻找更多的证据,魏格纳亲自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摄氏度的酷寒下,他和两个追随者顺利到达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然而,1930年的11月1日,不幸发生了,他在返回西海岸基地的途中跟队友走失了。直到第二年的4月,人们才发现他那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的尸体,而“大陆漂移说”也随着魏格纳的逝世,几乎从地学界销声匿迹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世纪50年代,“大陆漂移说”居然在一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东山再起,那就是专门研究古代地球磁场的古地磁学。古地磁学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只存在南北两个磁极,从各个大陆研究得来的南磁极或北磁极的“极移动曲线”(也就是磁极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移动轨迹)理应是一致的。然而,英国的兰卡恩等人求得的两条“极移动曲线”形状相似,却沿经线偏离,而当把大西洋两边的北美大陆和欧洲大陆合在一起,对应的“极移动曲线”恰好吻合,而这正好给大陆漂移的可能性提供了一些依据。
沉寂了20多年的“大陆漂移说”,因古地磁学的发现而峥嵘再现。1965年,科学家运用计算机技术使得地球各个大陆以现有的形状恰好拼合在一起,于是,“板块构造学说”这一革命性见解也应运而生。这是地学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堪与哥白尼的日心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相媲美,“大陆漂移说”的产生和成长,留给后人的启示将是无比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