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圈地运动
案例文本:
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商贸中心逐渐从地中海沿岸过渡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英国正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线上,这使得英国的对外贸易急剧增长,刺激着英国毛纺制呢业和羊毛出口业的发展。市场上的羊毛价格不断上涨,通过养羊获得的利润甚至可以是耕地所得的两倍,养羊业成为英国盛行一时的产业。养羊业固然有利可图,但需要大片土地。于是,从工商业发达的英国东南部农村开始,英国展开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
中世纪的欧洲盛行敞田制,土地由无数面积不大的条田构成。一家一户的土地分散到几个地方,彼此混杂地交错在一起,不利于各农户的耕种与管理。于是农民便通过互相对换与买卖的形式,实现小块零散土地的集中,这是一种自发自愿的圈地且规模很小。真正被称为“圈地运动”的是商人地主在农村采用各种手段圈占大片土地做牧场。
首先是地主贵族圈占公有土地。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等等这种没有固定所属者的土地,就陆续被一些贵族通过自己的势力转化为牧场,把公地私有化。其后,随着英国市场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之前约定俗成的“领主有地、农民租地”的土地使用形式,受到了价高者的冲击。养羊的商人愿意掏更多地租,地主也乐意租给他们。但是原来的佃户不答应,于是就出现了被暴力驱赶的情形。为了养羊而使得农户无法种植以供生存,这种情形被称为“羊吃人”。英国的法令又不允许那些失去土地和家园的佃农流浪,他们不得不涌入城市,成为资产阶级的雇佣劳动者以求谋生,这进一步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而英国的城镇化和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又使得市场对谷物和肉类的需求大大增加,这又导致了圈地运动的加强。1593年,英国议会废除反圈地法令,引起圈地狂潮。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也不反对圈地。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爆发,王权衰落,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此时的资产阶级大力为满足城市市场供应需求,扩大投资,加速圈地,政府通过议会使圈地运动合法化,英国第一次出现了有政府背景的圈地,即议会圈地。到18、19世纪,英国议会通过关于圈地的法案达4763件,批准圈占的耕地和公有地共计269万公顷。直到1845年,圈地运动才渐渐接近尾声。1876年,英国公布了适用于公有地的禁止非法圈地法案,圈地作为一种运动划上句号。
马克思在《资本论》指出,圈地运动“使小农转化为雇佣工人,使他们的生活资料和劳动资料转化为资本的物质要素的那些条件,同时也为资本建立了自己的国内市场。”圈地运动以损害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前提,甚至有“羊吃人”的血腥,但它也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发展了农业资本主义,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还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广阔的国内市场,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