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向西流的古长江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后主李煜在忆往昔时留下了这首流传至今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里的“一江春水”指的便是长江。
众所周知,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即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峰,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向东注入东海。长江全长约6300km,比中国的“母亲河”黄河还要长800多公里,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是世界的第三长河。
奔涌的长江,浩浩荡荡,一去不返。然而,长江并非一开始就是自西向东流,最早的古长江是自东向西流的。
在距今1.5亿年前,现今喜马拉雅山至地中海的区域,曾是一片汪洋大海,地质学家称之为“古地中海”或“特提斯海”。临近古地中海的四川及云南东部的大陆,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盆地,地势为东高西低。因此,古四川盆地附近的水系汇入古巴蜀湖,由东向西流向古地中海,这是古长江最早形成的一段。它的发源地在今三峡附近的沟壑中,上游在今重庆、成都一带,下游在今昆明一带。
从“大江西去”到“大江东去”的转变始于5000万年前。事实上,如今的青藏高原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当时,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发生剧烈挤撞,在地中海的东部隆起并形成了原始的青藏高原,原来东高西低的地势逐渐演变为西高东低,长江也就渐渐地由自东向西流入古地中海,转变为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藏高原的海拔逐渐提高,长江的源头便由三峡地区换变为唐古拉山主峰——海拔为6621米的各拉丹冬雪峰。
有趣的是,举世闻名的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也并非自古就是这副面貌。据地质资料显示,如今白雪皑皑、山麓起伏的喜马拉雅山,在1.8亿年前却是波涛汹涌、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与欧洲的古地中海相连,名为“古喜马拉雅海”。在古喜马拉雅海中,生活着巨大的喜马拉雅鱼龙。70年代,中国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4800米地区发现了1.6亿年前的“喜马拉雅鱼龙”,这是中国最著名的鱼龙化石。这条鱼龙化石身长10米以上,头两侧的眼睛很大,身体呈纺锤形,酷似海豚。他们皮肤裸露,长长的嘴里长了600多个利齿。
喜马拉雅鱼龙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如今的喜马拉雅山是由喜马拉雅海变化而来的。由于地壳造山运动,喜马拉雅山逐渐升出海面,并随着时间的变迁不断上升,至今也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