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8.15大停电始末
2017年8月15日,台湾岛内发生了史上最大规模的停电事故。台湾北部最大的发电厂——大潭燃气电站6台机组共438万千瓦全部跳闸脱网,导致台北、新北、新竹、桃园和台南等17个县市陷入“无预警”停电,停电面积约占台湾岛面积的四分之三。停电共计影响668万户,对台湾造成直接损失约4159万元(台币),间接损失约3188万元(台币)。
据调查,此次大停电是由于中油公司工人操作气阀失误,导致供应大潭电厂6部机组的天然气供应中断。天然气供应中断又进一步导致燃气轮机无法继续工作。发电机丧失了动力来源,最终六台机组全部脱网。
不巧的是,事故发生于下午4时51分,正值用电高峰期间。当天的台北温度破38度,温度效应又进一步引发用电负载升高。最高用电负荷于下午达36165.4兆瓦。
如果说工人的操作失误、恰巧赶上用电高峰都存在不确定性,那么发电厂备用电的不足则冲破了安全供电的最后一道防线。
由于电力系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故,为了防止故障发生,任何一个电力系统都会留出一些系统容量,用于系统发生故障时接替被切断的发电机,保证电力的正常供应。6台机组全部脱网,导致系统损失约4200兆瓦负荷,占系统总负荷的11.6%,而当天的系统备用容量仅有3.7%,远低于正常备用容量15%。
电力系统的备用容量如此之低,直接暴露了台湾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现状,而这背后,又有着地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
台湾是一个大岛,电力供应主要依靠火电和核电。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量,人们对新建火电站广泛抵制。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后,民众又对核电站产生了恐慌。因为台湾处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核电站的安全。
在电力紧张的情况下,民进党为了获得政治支持,竟然进一步宣称要在2025年关闭所有的核电站,实现“非核家园”。2014年第四核电厂在“反核”压力下被迫封冻,台湾电力供应日益吃紧。
而台湾经济又是以高耗电的电子产业为主。随着台湾经济的不断发展,岛内的用电负荷不断上升,备用容量率不断下降,电力供应一直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状态。台湾工业总会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台供电充裕天数有300天以上,到2016年已降至126天。全台各地无预警停电事件频发,台湾的电力供应已经到了十分严峻的地步。
所以该事故表面是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引发的偶然事件,实则反映台湾长期以来电力供应严重紧缺的问题,工人的失误操作仅仅是一系列原因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