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永恒事业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早在中学毕业时,他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和法学。在探寻人类社会发展奥秘的过程中,他逐渐放弃了少年时代的浪漫唯心主义,在德国古典哲学的洗礼下,最终以青年黑格尔主义者为起点开始了他的思想事业,而在博士论文中,他又开始酝酿起独特的新哲学。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很快就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勤奋成为《莱茵报》的主编。目睹着十九世纪风起云涌的工人运动,一个真正的哲学家,不可能只甘于对这残酷世界进行敏锐观察,而是要用批判的武器对它剖析拷问。热情而又充满睿智的批判最终导致普鲁士政府在1843年查封《莱茵报》,马克思因此失业。但是也在这一年,他与未婚妻燕妮完婚,顺遂了多年来的甜蜜心愿,他与恩格斯第一次见面,日后他们终生并肩奋战,这是相濡以沫的爱情,这是肝胆相照的友情。马克思的思想创作也在这一时期迎来了第一次高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经济和经济学的起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展现出了新的唯物主义,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此同时,马克思研究法国社会运动和空想社会主义著作,并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言明共产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深刻总结革命教训,系统研究政治经济学,力求揭示出资本主义的本质与规律。他二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终于用毕生心血写成《资本论》。这部工人阶级的“圣经”,在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之价值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分析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这为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还密切关注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和工人运动的新情况,努力从更宏大的视野来思考人类社会发展问题,而即使在多病的晚年,他也仍然不断迈向新的科学领域和目标。
马克思,以及他的一生的战友恩格斯,立身于机器化大生产的冷酷时代,洞察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高效与无情,共鸣于生活困苦之人的喜怒哀乐;为了被榨取,被剥夺,被异化,被压迫的广大无产阶级,奋力高呼政治诉求和经济期待,贡献出既是哲学的同时又是科学的解决方案,那就是自由王国在此岸世界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