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的回家之路
案例文本:
麋鹿是世界珍稀动物,因为它头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又得名“四不像”。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为中国所独有。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野生麋鹿近乎灭绝,最后一群麋鹿散养在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猎苑中。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在猎苑之内烧杀抢掠,中国独有的珍贵麋鹿被杀掠一空,麋鹿从此在中国绝迹。几十年后的1985年,22头麋鹿乘飞机从英国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原皇家猎苑,奇兽重新回到了它在中国最后消失的地方。在一年后,又有39头麋鹿从英国经上海运抵江苏大丰,麋鹿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最后栖息的沿海滩涂。
为了拯救濒危的麋鹿,国家在北京成立了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开辟出近千亩土地,建成麋鹿苑。20世纪60年代,在江苏大丰区出土了麋鹿角和麋鹿骨(亚化石),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充分证明大丰曾是麋鹿的故乡,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后来经科学家考证,地处长江古道的湖北省石首市具备恢复麋鹿种群得天独厚的条件,1991年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在湖北建立。这些保护区不仅承担了拯救麋鹿及其栖息地的科研保护重任,更担负起了传承麋鹿历史、挖掘麋鹿文化的使命。
海归的麋鹿经历了引种还乡、行为再塑、野生放归三个阶段。1998年,8头大丰麋鹿在人们的护送下,首次走出围栏,结束了被人类豢养近百年的历史,迈出它们奔向大自然的第一步,再现了祖先在故土悠闲自得的生活场景。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实施了3次有计划的人工野外放归,均取得了可喜进展。目前这里已经形成了全球最大野生麋鹿种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现在,湖北石首已形成近200头野生麋鹿群,石首麋鹿保护区率先建立了世界上完全摆脱对人类依赖、可自我维持的野生种群。至此数百年来无野生麋鹿的历史结束了,麋鹿的繁衍与野生放归是中国物种重新引进的成功典范。
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到民国时期的地方志,都曾留下关于麋鹿的记载,麋鹿已融入到中国的文化中。从异国他乡回归祖国,从人工围栏走向大自然,再从放养本土走向全国各地,珍稀动物麋鹿的回归之路,为国际社会拯救其他濒危物种提供了成功的范例,成为地域文化中的独特品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