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香港的新篇章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灯火辉煌,举世瞩目的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的五楼大会堂隆重举行。历史的时钟指在1997年7月1日零点那一刻,大会堂全场肃立,几千双眼睛向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行注目礼。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零时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这里庄严宣告:根据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两国政府如期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发展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早在1982年1月,邓小平在谈到国家统一模式时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他表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他们不要破坏大陆的制度,我们也不要破坏他们的那个制度”。“一国两制”的概念正式出台。这也成为后来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国策。1997年,60岁的董建华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成为“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的首位执行者。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中国的第20个年头,董建华回首往事,毫不犹豫地说道:“‘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毫无疑问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20年来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香港回归之初,于泰国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就迅速席卷了亚洲,冲击到了香港,还有2003年的“非典”疫情和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让香港的发展之路举步维艰。当时在任行政长官的董建华认为,最困难的当属2003年的那场“非典”,那年的香港,民心慌乱,经济发展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董建华语重心长地回忆道:“我是特区首长,每天看着死亡数字,非常难过又非常担心。那段时间大家都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在关键时刻,中央及时伸出了关怀的双手,助力香港渡过难关。2003年的香港,医疗物资并不充足,中央在了解情况后,便立即往香港支援了大量物资。董建华十分欣慰,“回到祖国的怀抱,每当香港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有国家作为强大的后盾。”
尽管香港在回归后的发展之路面临各种难题,但“一国两制”的实践确实为香港带来了许多新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香港与内地间的往来逐渐密切频繁。国家为促进大陆与香港的共同发展,不断推出各种政策,如“沪港通”、“深港通”等等,到即将推出的“债券通”……除了经济上的交流不断增多,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平台也在明显增加,越来越多的香港人能讲普通话,而大陆的香港游客和香港的大陆游客也都逐渐增多。随着现代社会网络和交通的成熟发展,地理上的物理距离早已不再成为两地沟通交流的最大阻碍。
2017年6月1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了《2017年世界竞争力年报》,在其调查评估的全球63个经济体中,香港连续第二年被评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此外,作为亚洲最具活力的城市,到2017年,香港已连续23年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回归后香港的经济快速发展,是有据可依的。据数据统计,香港2016年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相比于1997年累计名义增长了81%。另一方面,香港2016年总就业人数达380万人,相较于1997年增加了大约65万。20年来,香港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的中心地位,尽管香港作为小型开放性经济体,容易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但回归后在多次遭遇冲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繁荣稳定的发展
20年来,按照“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国家一直在为香港的发展保驾护航。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是正确科学的国策。坚持和不断推动“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随着中国在世界的迅速崛起,香港的发展也充满了机遇与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