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台湾
台湾物产丰饶、景观美丽、位处要冲,被称为中国的宝岛,也成为早期侵略者觊觎的对象。
随着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世界进入海权时代,欧洲新兴的海权国家纷纷往亚洲拓展势力。17世纪,荷兰迅速崛起,一跃成为“海上马车夫”,称霸海洋。1622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南部。两年后,荷兰以经商互市为借口,将中国的台湾岛置于其统治之下。1642年,荷兰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自此开始对台湾进行了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荷兰殖民者在今台南市修筑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和普罗民遮城(今赤嵌(kan4)楼)作为殖民统治的中心。为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殖民者招募福建沿海和澎湖居民迁往台湾开垦。荷兰殖民者实行强制统治,把土地据为已有,强迫人民缴纳各种租税,掠夺台湾的米、糖,将其收购的中国生丝、糖和瓷器经台湾转口运往各国,牟取高额利润。殖民者的掠夺激起台湾民众的不断反抗,1652年郭怀一领导了最大规模的一次武装起义,虽最终被镇压,但表明荷兰殖民统治已出现危机。
郑成功,本名郑森,又名福松,字大木。父亲是海盗出身的南明将领郑芝龙,母亲是日本人田川翁子。郑成功原籍福建省南安县石井村,出生于日本九州。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称郑国姓、国姓爷。南明桂王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又称郑延平。郑成功时,满清已经入关并席卷天下,为了能更好地与清军对抗,恢复大明王朝,郑成功决定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
1661年(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正月,郑成功传令大修船只,听令出征,并召集将领讨论攻台事宜。一些将领们对此计划并不认同,说台湾“风水不可,水土多病”,又说“港浅大船难进”。郑成功驳斥了他们的意见,决议出兵。3月,郑成功率领军队在金门举行了隆重的“祭江”誓师典礼仪式。23日,三百五十余艘大小船只集于金门料罗湾,船舰将士在郑成功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向东挺进。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这时候,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厉害,有点害怕。郑成功把自己乘坐的战船排在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是。”四月初一,郑成功等一行人终于顺利横渡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巧渡鹿耳门,成功登陆禾寮港。据荷兰方面记载,郑成功军队的登陆得到了当地中国居民的帮助与支援,他们争先恐后地“出来迎接他们,用货车和其他工具帮助他们登陆。”
郑成功军队从禾寮港登陆扎营后不久,就遭到赤嵌城荷军的炮击,马厩、粟仓也陆续被荷军放火焚烧。面对敌人的进攻,郑成功紧急调整部署,主分三兵,以控制鹿耳门海口、防守北线尾一带,以及监视台江江面,切断赤坎城与台湾城的联系,为海陆两面夹击荷军的反扑做好准备。在郑成功的带领和台湾人民的协助下,中国军队很快就包围了荷兰人盘踞已久的赤坎城,荷军仓皇应战,死伤惨重。在登陆后的第四天,郑成功军队就一举收复赤坎城。
接着,郑成功又指挥军队围攻台湾城。台湾城是荷兰殖民者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城堡坚固,防御设施完整,但在赤坎城被郑成功军队攻下之后,城内缺粮缺水的台湾城,早已成为一座孤城。加之当时南信风季节刚刚开始,要等待6个月进入北信风季节后,才能将台湾的有关情况告知巴达维亚(爪哇),然后再等6个月才能利用下一次南信风季节取得巴达维亚的援助,防守更加困难。荷兰总督派人试图与郑成功议和,表示愿意以年年进贡和十万两白银来换取台湾,但遭到郑成功果断拒绝。围城数月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猛烈进攻,最终一举夺城。
1662年2月,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签字投降。随后,揆一率领约900名荷兰军民乘船撤离台湾,标志着荷兰侵略者在台湾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最终宣告结束。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设置行政机构,制定法律以安定社会秩序;他又派士兵垦荒,向当地居民传授先进的耕作技术,实行“寓兵于农”的政策。在他的治理下,台湾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成功收复台湾,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