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88年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沿海地区要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到20世纪末,中国改革开放已经取得突出成就,东部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但广大西部地区相对显得更为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组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担任副组长。
为此,党和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力求“把东部沿海地区的剩余经济发展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巩固国防。” 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发行长期国债14亿元,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关系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中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成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面积占到了全国的71.4%,自然资源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 82.5%,煤炭占全国的60%,石油占45%,天然气占5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 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前茅。因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是东部带动帮助西部发展,也是西部丰富资源能源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后劲。
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提出就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日本《世界周报》称中国的“西部大开发”计划为“政府将竭尽全力实施的长期大战略”;日本的《国际贸易》周报称,中国政府把“西部大开发”计划作为举国一致的事业来推进;《德国商报》的文章则把“西部大开发”看作是自中国20年前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计划;香港《南华早报》分称“西部大开发“计划为“一次史无前例的十字军远征”。
按照规划,西部大开发总体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2001年到2010年是奠定基础阶段,主要是搞好基础设施,初步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是西部地区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均增长水平;2011年到2030年是加速发展阶段,巩固提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2031年到2050年是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2000年,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开工了“十大工程”,即宁西铁路、渝怀铁路、西部公路建设、西部机场建设、重庆轻轨、涩北—西宁—兰州输气管线、青海30万吨钾肥工程、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等。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运营,西藏进入铁路时代。西气东输作为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东至上海,年输气能力达300亿立方米,可稳定供气30年以上,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清洁能源……有关统计显示,到2010年,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5%提高到38.7%,工业拉动GDP增长由不足2%提高到10.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25.7%提高到47.7%。到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由1.53万亿元增加到5.83万亿元,年均增长16%,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7.2%提高到百分之19.4%。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部发展,早在2010年,习近平视察广西时就强调要在新起点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更是为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放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