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兰考
“把这间房盖起来,游客来了就有地儿吃饭了。”在“游家小院”里,66岁的游文超正在为盖新房忙活着。
游文超祖辈生活的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坐落于九曲黄河在豫东平原的最后一道弯处。这里曾是兰考县最大的风口,沙丘遍布,贫困凋敝。50多年前,焦裕禄在这里带领群众除风沙、盐碱和内涝“三害”,他当年亲手栽下的一株泡桐,后来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焦桐”。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1990年,时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下追思焦裕禄的词句。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来到兰考,把兰考作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此时,兰考县正为解答“兰考之问”而努力。“守着焦裕禄精神50年了,为什么兰考的贫穷落后仍没有根本改观?”面对“兰考之问”,兰考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庄重承诺。
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兰考县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叮嘱,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精准扶贫,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干部们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从思想上彻底改变作风,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日益坚强。兰考全县形成了“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兰考的各项改革逐渐深入,各项政策陆续出台:专项扶贫项目资金审批权逐级下放,探索新的扶贫资金分配运行机制;出台普惠金融扶贫政策,对于发展畜牧养殖业的贫困农户,在资源技术、销售出路上给予帮助,农行兰考支行提供信贷资金,不需任何抵押和担保,政府贴息大半;建设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园,从小微企业遍地开花到多家上市公司落户,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兰考扶贫,不养懒汉,而是通过主动改革,激发内生动力。不能干看着好政策,不去用,游文超利用扶贫小额信贷机制,贷款12万元,把家里的老房子改建成特色民宿。民宿收入5万元,10亩地收入1万元,自己和儿子、儿媳打工又各挣了万把块钱,游文超说:“按照小康标准来算,我们家6口人需要10多万元收入,离这个目标已经不远了。”……渐渐地,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了:仪封乡代庄村的葡萄架子搭起来了,小宋乡的蔬菜大棚盖起来了,谷营镇曹庄村养起了大白鹅、种起了雪莲藕。2017年,3月27日河南省兰考县正式宣布脱贫摘帽,成为继井冈山之后,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第二个脱贫的。截至2019年1月3日,全县115个贫困村有114个实现脱贫,迈上大步奔小康的新征程。
如今兰考县一改往日贫困县模样,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先进县,还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全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县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县城,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工厂中器械运转不停,街边“拼搏兰考”的红色标志醒目亮眼、激励人心;在乡村,水泥路村村通,农家院处处净,曾经破败不堪的贫困户家里温馨雅致,美丽乡村宛若画卷,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群众收入显著增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党员干部。
越过了贫困的沟坎后,兰考人瞄向了下一个目标,脱贫不是终点,小康才是方向,“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巍巍焦桐如今已繁花满树,它将会继续见证新兰考未来的风发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