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友谊世代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非洲独立运动迅猛发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统治秩序,但这对非洲而言只是一个艰难历程的开始。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非洲的百年压迫早已彻底摧毁了非洲原有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结构,而它们对非洲所提供的援助又远不足以清偿责任,非洲的重建与发展步履维艰。
同样曾饱受列强侵害之苦的中国此时伸出援手,真心实意帮助非洲解决迫切急难问题。列强的长期控制将非洲农业改造为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非洲独立后粮食产量低,时常发生饥荒。中国与众多非洲国家建立农业合作项目,帮助发展水稻、玉米、蔬菜等粮食作物。气候湿热的非洲因卫生条件简陋而易发瘟疫,50多年来,中国为非洲无偿援建了上百所医院,中国发现的青蒿素在抗击疟疾中拯救了大量生命。
为了给赞比亚的铜矿找到出海口,坦桑尼亚和赞比亚设想修建一条铁路,但美苏两国和世界银行都拒绝援助,当时并不富裕的中国毅然决定援建。1970年5月,坦赞铁路开工,五年后完成全线铺设,成为了贯通东非与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期间,中国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5.6万人次,当地施工条件极为艰苦,中方牺牲68人。
中国的伟岸风范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起第2758号决议,就“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进行表决,非洲绝大多数国家都投了赞成票,坦桑尼亚代表穿着中山装参加投票。
几十年来,中非友谊世代传承。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谋求共同发展,在中非双方共同倡议下,中非合作论坛第一届部长级会议于200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宣布免除了31个非洲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到期债务共109亿元人民币。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中非双方决定在21世纪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伙伴关系。
近年来,中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增强“造血”能力,激活了非洲发展的原动力,促进非洲成为“希望的大陆”和“发展的热土”,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推动世界更加均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2018年9月,第七届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强调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前进。中非要携起手来,共同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