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迫在眉睫
自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始强制实行垃圾分类,接下来全国46个重点城市也将陆续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对垃圾实行强制分类这一举措引起了民众的广泛关注,大多数人认为垃圾分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应当支持,也有部分人表示政策实施一开始的处罚力度太大,让人难以适应。但不管各方如何争论,我国推行垃圾分类已迫在眉睫。
当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消费极大升级,人们在享受消费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制造着垃圾。目前全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近4亿吨,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更令人忧心的是,我国各重点城市每年产生的上亿吨生活垃圾,正逐步把城市包围。我国有200多座大中城市都存在垃圾围城的现象。若垃圾处理不善,人们终将为此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和健康代价。
从全球经验来看,推行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有效方法。据统计,1吨废纸可制造850公斤好纸,节省木材300公斤;1吨废铁可炼750公斤好钢,1吨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后可以生产300公斤优质化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北京辛庄是实施垃圾分类的的积极响应者和成功实践者。2016年之前,辛庄还是一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村子。17个敞开式垃圾站,随意丢弃的垃圾,使辛庄的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都受到很大的影响。2016年6月,在村委会的推动下,辛庄全部取消露天垃圾站,要求各家各户分类投放,这些回收来的垃圾再被细分为42项:塑料瓶、快递袋、包装绳、硬纸板、啤酒瓶……经过细分,全村80%的垃圾都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村民的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国家十分重视垃圾分类工作。2017年3月,国务院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加快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培养全社会资源环境意识。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要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我国环境面临许多挑战: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等,实施垃圾分类制度迫在眉睫。垃圾分类,看起来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实际上却是关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大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垃圾分类的积极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