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

胡燕

目录

  • 1 课程简介
    • 1.1 课程宣传片
    • 1.2 课程介绍
  • 2 至美致用的神器--宜兴紫砂
    • 2.1 课程视频
    • 2.2 宜兴紫砂课件
    • 2.3 内涵:紫韵砂心
    • 2.4 起源:陶朱富贵
    • 2.5 发展:兼采众家
    • 2.6 分类:有骨有肉
    • 2.7 审美:虚实相生
    • 2.8 延伸:延泽万物
    • 2.9 拓展资料
    • 2.10 紫砂思维导图
    • 2.11 章节测验
  • 3 影视的鼻祖--皮影
    • 3.1 课程视频
    • 3.2 皮影课件
    • 3.3 内涵:艺曲相容
    • 3.4 起源:倾国倾城
    • 3.5 发展:涅槃重生
    • 3.6 分类:流派纷呈
    • 3.7 审美:栩栩如生
    • 3.8 延伸:精雕细刻
    • 3.9 拓展资料
    • 3.10 皮影思维导图
    • 3.11 章节测验
  • 4 从远古走来的艺术--杂技
    • 4.1 课程视频
    • 4.2 杂技课件
    • 4.3 内涵:杂而有技
    • 4.4 起源:飞去来器
    • 4.5 发展:方士艺人
    • 4.6 分类:人体道具
    • 4.7 审美:险难奇谐
    • 4.8 延伸:工艺魔术
    • 4.9 拓展资料
    • 4.10 杂技思维导图
    • 4.11 章节测验
  • 5 三千年的传奇--木偶
    • 5.1 课程视频
    • 5.2 木偶课件
    • 5.3 内涵:唱念舞演
    • 5.4 起源:俑为前身
    • 5.5 发展:包容并蓄
    • 5.6 分类:形态各异
    • 5.7 审美:看头说话
    • 5.8 延伸:海纳百川
    • 5.9 拓展资料
    • 5.10 木偶思维导图
    • 5.11 章节测验
  • 6 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民间玩具
    • 6.1 课程视频
    • 6.2 民间玩具课件
    • 6.3 内涵:游乐有道
    • 6.4 起源:泥石为基
    • 6.5 发展:循序渐进
    • 6.6 分类:百花齐放
    • 6.7 审美:大俗大雅
    • 6.8 延伸:趣味横生
    • 6.9 拓展资料
    • 6.10 章节测验
    • 6.11 民间玩具思维导图
  • 7 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
    • 7.1 课程视频
    • 7.2 苏州评弹课件
    • 7.3 内涵:吴语说唱
    • 7.4 起源:始于南宋
    • 7.5 发展:由苏入沪
    • 7.6 分类:流派纷呈
    • 7.7 审美:灵动细腻
    • 7.8 延伸:雅致艺术
    • 7.9 拓展资料
    • 7.10 苏州评弹思维导图
    • 7.11 章节测验
  • 8 一心一意--中国结
    • 8.1 课程视频
    • 8.2 中国结课件
    • 8.3 内涵:千千心结
    • 8.4 起源:结绳记事
    • 8.5 发展:推陈出新
    • 8.6 分类:名副其实
    • 8.7 审美:型彩形意
    • 8.8 延伸:衣食住行
    • 8.9 拓展资料
    • 8.10 中国结思维导图
    • 8.11 章节测验
  • 9 人文历史的百科全书--剪纸
    • 9.1 课程视频
    • 9.2 剪纸课件
    • 9.3 内涵:森罗万象
    • 9.4 起源:剪桐封弟
    • 9.5 发展:日新月异
    • 9.6 分类:千姿百态
    • 9.7 审美:纸感刀味
    • 9.8 延伸:文化使者
    • 9.9 拓展资料
    • 9.10 剪纸思维导图
    • 9.11 章节测验
  • 10 民间艺术的文化辞典--年画
    • 10.1 课程视频
    • 10.2 年画课件
    • 10.3 内涵:民俗缩影
    • 10.4 起源:传说崇拜
    • 10.5 发展:与时俱进
    • 10.6 分类:双四齐驱
    • 10.7 审美:雅俗共赏
    • 10.8 延伸:薪火相传
    • 10.9 拓展资料
    • 10.10 年画思维导图
    • 10.11 章节测验
发展:兼采众家





我们且以技术与社会整体演进的技术史理论,拓展宜兴紫砂历史源头,将其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农耕生活的幵始,科学合理并符合客观实际地贯通宜兴紫砂技术与社会整体演进的发展历史。综合宜兴紫砂成型器皿的特征与其技术发展的程度,借用美国三潘市亚洲艺术博物馆的谢瑞华女士对紫砂壶的有关分类、断代部分的研究成果,将宜兴紫砂壶的发展历史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萌芽期

16世纪以前,即明代万历以前。宜兴羊角山出土的紫砂残片复原的器皿,是所见最早的紫砂壶实物标本。明代正德年间的作品多为自然形的树癭壶,根据文献所载,这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金沙寺僧和供春。

二、初创期

16世纪晚期至17世纪中期,即从万历年间至明代末年。这时期名家辈出,壶式千姿百态,特别注意筋纹器的制作,这种风气延续到18世纪以后。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时大彬和徐龙泉。此时宜兴紫砂整体的制作工艺体系已经确立。

三、发展期

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末,即从清康熙至乾隆晚期。自然形壶、几何形壶、筋纹器和小圆壶(即水平壶的前身)这四类壶型都有烧造,筋纹形壶已开始被自然形壶所取代,自然形壶受到欢迎。同时较注意壶面的装饰,更多在壶面施釉或加彩绘装饰。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陈鸣远。

四、繁荣期

    19世纪初至19世纪末,即从清嘉庆至光绪年间。这个时期文士与紫砂艺人交往甚密,出现了在壶上镌刻书画的风尚。紫砂壶的造型比较简单,为在壶的平面上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陈曼生和杨彭年。

五、拓展期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紫砂壶的生产更为商业化,壶上开始印有店号标记。自然形、几何形、筋纹器和水平壶四类茶壶大量产销,精心制作的艺术性高的壶在减少,但也不乏佳作的出现。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程寿珍和冯桂林。

六、鼎盛与瓶颈期

20世纪中叶至今,即现当代。战乱多年以后,紫砂壶生产逐步恢复。四类壶型续有生产,新的品种日渐增多,仿古和创新兼备,在装饰上出现金丝银线镶嵌等新工艺,紫砂壶创作保持传统,推陈出新。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顾景舟和蒋蓉。


供春壶

                图片来源:全景网

大彬壶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鸣远壶

       图片来源:http://auction.artron.net

曼生壶

 

       图片来源:http://auction.artron.net

景舟壶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图片来源:汇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