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

胡燕

目录

  • 1 课程简介
    • 1.1 课程宣传片
    • 1.2 课程介绍
  • 2 至美致用的神器--宜兴紫砂
    • 2.1 课程视频
    • 2.2 宜兴紫砂课件
    • 2.3 内涵:紫韵砂心
    • 2.4 起源:陶朱富贵
    • 2.5 发展:兼采众家
    • 2.6 分类:有骨有肉
    • 2.7 审美:虚实相生
    • 2.8 延伸:延泽万物
    • 2.9 拓展资料
    • 2.10 紫砂思维导图
    • 2.11 章节测验
  • 3 影视的鼻祖--皮影
    • 3.1 课程视频
    • 3.2 皮影课件
    • 3.3 内涵:艺曲相容
    • 3.4 起源:倾国倾城
    • 3.5 发展:涅槃重生
    • 3.6 分类:流派纷呈
    • 3.7 审美:栩栩如生
    • 3.8 延伸:精雕细刻
    • 3.9 拓展资料
    • 3.10 皮影思维导图
    • 3.11 章节测验
  • 4 从远古走来的艺术--杂技
    • 4.1 课程视频
    • 4.2 杂技课件
    • 4.3 内涵:杂而有技
    • 4.4 起源:飞去来器
    • 4.5 发展:方士艺人
    • 4.6 分类:人体道具
    • 4.7 审美:险难奇谐
    • 4.8 延伸:工艺魔术
    • 4.9 拓展资料
    • 4.10 杂技思维导图
    • 4.11 章节测验
  • 5 三千年的传奇--木偶
    • 5.1 课程视频
    • 5.2 木偶课件
    • 5.3 内涵:唱念舞演
    • 5.4 起源:俑为前身
    • 5.5 发展:包容并蓄
    • 5.6 分类:形态各异
    • 5.7 审美:看头说话
    • 5.8 延伸:海纳百川
    • 5.9 拓展资料
    • 5.10 木偶思维导图
    • 5.11 章节测验
  • 6 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民间玩具
    • 6.1 课程视频
    • 6.2 民间玩具课件
    • 6.3 内涵:游乐有道
    • 6.4 起源:泥石为基
    • 6.5 发展:循序渐进
    • 6.6 分类:百花齐放
    • 6.7 审美:大俗大雅
    • 6.8 延伸:趣味横生
    • 6.9 拓展资料
    • 6.10 章节测验
    • 6.11 民间玩具思维导图
  • 7 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
    • 7.1 课程视频
    • 7.2 苏州评弹课件
    • 7.3 内涵:吴语说唱
    • 7.4 起源:始于南宋
    • 7.5 发展:由苏入沪
    • 7.6 分类:流派纷呈
    • 7.7 审美:灵动细腻
    • 7.8 延伸:雅致艺术
    • 7.9 拓展资料
    • 7.10 苏州评弹思维导图
    • 7.11 章节测验
  • 8 一心一意--中国结
    • 8.1 课程视频
    • 8.2 中国结课件
    • 8.3 内涵:千千心结
    • 8.4 起源:结绳记事
    • 8.5 发展:推陈出新
    • 8.6 分类:名副其实
    • 8.7 审美:型彩形意
    • 8.8 延伸:衣食住行
    • 8.9 拓展资料
    • 8.10 中国结思维导图
    • 8.11 章节测验
  • 9 人文历史的百科全书--剪纸
    • 9.1 课程视频
    • 9.2 剪纸课件
    • 9.3 内涵:森罗万象
    • 9.4 起源:剪桐封弟
    • 9.5 发展:日新月异
    • 9.6 分类:千姿百态
    • 9.7 审美:纸感刀味
    • 9.8 延伸:文化使者
    • 9.9 拓展资料
    • 9.10 剪纸思维导图
    • 9.11 章节测验
  • 10 民间艺术的文化辞典--年画
    • 10.1 课程视频
    • 10.2 年画课件
    • 10.3 内涵:民俗缩影
    • 10.4 起源:传说崇拜
    • 10.5 发展:与时俱进
    • 10.6 分类:双四齐驱
    • 10.7 审美:雅俗共赏
    • 10.8 延伸:薪火相传
    • 10.9 拓展资料
    • 10.10 年画思维导图
    • 10.11 章节测验
延伸:薪火相传

(一)年画与生活

1.年历

年画应用于年历中,既丰富了年里的内容,又表达了祝福之意。绚丽的色彩、美好的形象,祝福的文字,给人以祝福与愉快的感受。年画若是用于挂历中,还可以起到提示节日的作用,生动形象,并便于记忆。

(7788商城网)

2.网络背景

我们常以有大量留白的年画为背景,不但显得画面简洁,不会喧宾夺主,又使得某些与年画相关的信息得以在年画中显示,引人注目。同时,年画既说明了厂家销售的产品,又宣传了厂家的样品质量,不仅丰富了网页的内容,还装饰了网页。

网页背景(年画网)

3.服装装饰

年画装点衣服使得服装别具特色,丰富了服装的画面,使服装更为美观。同时,年画装点的服装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富有中国特色,具有别样的魅力。2017年春夏时装周,在纽约、伦敦、巴黎、米兰依次举办,大牌借鉴中国元素的力度空前,把年画也印到服装上。

   (舜网)

4.歌曲与电视剧

“一笔笔绘出春秋冬夏,一刀刀刻下酸甜苦辣,一层层印上五彩的梦,忠和义,情和爱,装点万户千家。”这是歌曲《年画传奇》中的片段,它生动的道出了年画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魅力。

 而这首歌曲是电视剧《大掌门》的片尾曲。该剧讲述了“七七事变”前后,“年画之乡”杨家埠的年画传承人杨德龙和杨德利兄弟争夺年画掌门人的故事,并以此为主线,展示了杨家埠年画和风筝及其发展历程、制作工艺等,从而展示了传统的民俗文化魅力。剧中,极具传奇的年画刻版手艺将首度亮相荧屏,观众得以目睹“年画是怎样炼成的”。年画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来源和故事,每一个物件都有寓意和说法,哪怕是衣服上最细微的花纹都有讲究。

剧照(网易网)

《大掌门》故事的发生地杨家埠,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之一,明代时就有“家家印年画,户户扎风筝”的美誉。但如今,老一辈手艺人的年画技法却面临失传的困境,因此《大掌门》播出,希望通过精彩的电视剧故事,让观众领略年画风采,并对这一传统艺术产生兴趣。

                            (深圳新闻网)

(二)走向世界的年画

1.中国民间年画在国外

 外国人早在鸦片战争前已经有人开始收集中国民间年画了。1800年有个英国人将收集的中国年画编辑出版了一本《中国风俗画集》(《Custom of China》)。

1896和1897年俄国青年植物学家弗·列·科马罗夫两次到中国东北考察植物期间,收集神像、戏剧故事、风光、时政等题材年画三百多张。1907年法国人爱德华·沙畹与俄罗斯人瓦·米·阿列克谢耶夫同行,在中国作了五个多月专门的年画考察。

日本人大量收集中国民间年画的时间大约是在侵华前后期间,其数量居于俄罗斯之下,从收集日本收藏中国年画资料的田所政江女士那里统计到:①广岛王舍城美术宝物馆前些年从私人手中购得以苏州年画为主的作品百余幅。②天理图书馆藏百余幅。③秋田欣卡博物馆、町田国际版画美术馆、神户市立博物馆都有所藏,数量不详。④一个叫关川享的日本老人个人藏中国各地木版年画二百余幅。⑤田所政江女士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古旧书店、跳蚤市场、古玩店等处零星购得中国各地古老年画五十余幅。

2.世界杯上的年画 

中国传统年画第一次进入世界杯,成为了2006年6月8日举行的世界杯的广告画。世界杯组委会为2006年的世界杯物色艺术海报,从世界各国筛选出的100多位艺术家中,选中了9个国家的13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中国选中了当代艺术家罗氏兄弟的作品——中国年画。这是第一次进入世界杯的华人作品,画面上中国娃娃举着国宝九龙杯在接足球,这意味着中国足球会走向世界。

 (新浪网)

3.中国传统年画在瑞士莱特博格博物馆展出

中国的传统年画于2018年2月17日——5月6日期间在瑞士莱特博格博物馆展出。莱特博格博物馆是瑞士唯一一个非欧洲的艺术展,位于苏黎世湖西一个林木繁茂的公园里,主要展出亚洲、非洲及大洋洲的艺术品,包括中国画、木制、青铜作品等,这些展品主要源自爱德华·冯·德·海特男爵的私人收藏。

这些展出的年画印刷品超过九十张,其中大部分印刷在1926左右,起源于北方和华南的不同印刷店。它们反映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多样性,给观众一个迷人的中国人群的生活和信仰的一瞥。

 展览年画(年画网)

4. 中国木版年画展在西班牙瓦伦西亚隆重开幕

2017年10月18日中国木版年画展在西班牙瓦伦西亚手工艺中心隆重开幕,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让更多西班牙人民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本次木版年画展上展出来自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四川绵竹三大重要木版年画产地的作品约50件。题材包含门神门画、仕女娃娃、戏出故事等。这些年画向西班牙瓦伦西亚的观众展示了传统中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直观体现了广袤中国大地上不同区域人们的审美情趣。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传承人霍庆有、绵竹木版年画省级传承人刘竹梅作为参展嘉宾,在展览现场展示杨柳青年画和绵竹年画的传统制作技巧,与观众交流互动。来自西班牙瓦伦西亚当地的版画艺术家hermes boj在开幕式展示了现代版画的制作技法,又尝试用中国传统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完成了一幅年画的制作,不仅与中国的传承人切磋了技艺,还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杨柳青木版年画传承人霍庆有先生现场展示技艺(年画网)

(三)年画名人

1.海派大师张大昕

海派大师张大昕先生一生勤奋执着,他在上世纪 50 年代创作的一大批年画,影响了两代人的记忆,他早年的作品被印在热水瓶、脸盆、大茶缸上无处不见,喜气洋洋的画面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那个年代特殊的风尚。张大昕先生的年画作品,是那个看似很近却又遥远的时代的见证,作品里有许许多多的可爱女孩的形象正是自己的女儿——如今也成为著名画家的张弛。张大昕用照片记录子女的童年生活,现实场景中融入艺术元素进行再创作,给予了年画更加真实生动的生命力。

张老最初从事的月份牌和年画创作只是为了谋生养家,其实是以画养画。同时,他始终不忘国画山水的传承,几十年醉心于这种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没有因为生活而放弃自己的初心。他的女儿张弛,曾是脍炙人口年画中的小女孩形象,也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中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山水画家。张弛回忆,自己曾像同龄女生一样喜欢上打毛衣,于是对临摹画作很不上心,父亲快下班前匆匆完工,正是浑水摸鱼和父亲看到作品后的沉默,让张弛感受到不好意思,自此她开始用画笔慢慢理解父亲的技法传承和传授的深意。“ 父亲教导我,做画家就不要求财了,要纯粹地对待艺术。他言传身教,一辈子就做了画画一件事。”

                           张大昕作品(未来网)

2.天水老人李冰

天水年画老人李冰6岁那年被一场意外事故夺去右手后,便用左手学画、创作坚持年画70年。李冰老人说:“每一幅作品都要画出真、善、美,如果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作品那就只能是废品……”老人的话语令人动容,那份对年画的热爱与坚持更是令人钦佩。

近20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和大众审美情趣的变化,年画渐渐淡出了市场,但绝对淡不出百姓心里,这是李冰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信念。正是基于这种信念,李冰在艺术传承方面早早着手,目前除了自己的子女外,令他十分欣慰的是,这两年来,慕名前来学习绘画的美术爱好者也不在少数。更有甚者,天水市一高校美术系也将“月份牌”年画列入了教学课程,专门请他前去授课,效果颇为明显。
  2015年11月2日,李冰的年画作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形式在天水市群艺馆开展。《喜尝丰收果》《歌唱祖国》《虎虎有生气》等一批喜庆祥和的画作再次呈现到普通市民眼前时,那些发黄的年画作品不由得勾起了人们对过去生活的温馨回忆。文化传承也成了社会思考的课题。生命不息,笔耕不辍,他将沿着艺术穿凿道路一直走下去。

(兰州晨报)

3.农民画家厉名雪

厉名雪今年63岁,老家在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1975年,当时的县文化馆在附近的村子举办农民画短训班,厉名雪积极报名参加,成为当时第一批农民画作家。从此,他就与农民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厉名雪说农民画的特点是随心随遇,只要画得好看就行,没有规律可按照。画画用的是素描纸,也有一些宣纸,颜料用的是水粉,画笔就是普通的毛笔,有粗有细。农民画的制作过程分为选题材、构图、定稿、拷贝、着色、勾线等步骤,画每一幅画都要特别认真,忙起来的时候他经常工作到晚上12点。这些年来,他每年大约画50幅农民画,有的自己收藏,有的被别人买走。

农民画作品贴近生活,创作灵感也来自于日照生活。有时候在外边看到好的素材,厉名雪会赶紧借支笔记在手上。为了创作好《赶年集》这幅年画,厉名雪大冷天在大集上蹲了两个小时,仔细查看赶集人的形态,认真看各种商品的特点。

2009年,厉名雪开始创作一幅长12米的农民画《日照民俗图》,该作品记录了全年一些节日的特点以及日照人是怎么过节的。经过4年的功夫,他终于在2013年完成了这幅作品。有人曾出高价购买这幅画,厉名雪说这幅画他要好好收藏,“出十万我也不卖”。

40多年来,厉名雪经过不断学习和努力,在日照农民画界小有名气。他的作品经常被选去参加全国各地的展览,很多人看到他的作品后,通过打听联系到他,要买他的作品,也有不少人赶到他的家中求画。

厉名雪最近正在创作四幅年画《日照非遗》,分别是济南、北京、河南的客人特意找到他预订的。《日照非遗》长3375px,宽1675px,上边画着17种日照本地的非遗项目。这个作品去年获得了日照文艺奖一等奖,后来不少人来求这幅画。厉名雪先后多次在省、市组织的比赛中获奖,还曾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选为“十大农民画家”,他的作品《杂货摊》被中国民间博物馆收藏。

厉名雪说日照市画农民画的有20多人,但是学生很多,每次参加一些交流活动时,他都会毫无保留地对晚辈进行指导。

当被问及为何喜欢画年画时,厉名雪只给了两个字的回答:“上瘾”。厉名雪说他高中毕业后直到退休,只干过一种职业——会计,“当了一辈子的会计,也画了一辈子的画。”

                              (大众网)

(四)年画与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1. 中心介绍

为建立中国木版年画抢救和保护体系,承担“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这一重要项目,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成立“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英文名称为:Chinese Wood-block New Year Picture Study Center。这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年画保护与研究机构,对全国年画遗产进行普查、收集、整理和保护,并开展深入的学术研究。中心研究力量充沛,有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和藏品库,以及“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是进行年画研究的重要平台。

(年画网)

2.学术会议

2015年10月,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了重要的学术活动,即“年画与年文化”——第二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旨在推动中国木版年画的保护与研究,展开深入广泛的国际文化交流。

开幕式上,冯骥才院长作了主旨发言。中国木版年画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坤就木版年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展等工作作了汇报。中国木版年画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冯骥才先生2011年11月5日于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论坛上倡议的。开幕式后,与会嘉宾参观了中国木版年画珍品展、“十年磨一剑”等展览。与此同时,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将与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一道,同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东方部的普切林先生洽谈中国木版年画田野调查的重要史料《粗话解说》的跨国出版事宜。

冯骥才致辞(年画网)

3.学术活动

2013年9月28日,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年画中心成员参加了天津杨柳青镇举办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节,年画节上杨柳青、河南朱仙镇、苏州桃花坞、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河北武强等全国各产地的年画共同集中展示,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家、专家学者、年画产地代表年画传承人共同探讨年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年画中心成员在年画节上与各个年画产地的传承人进行了专业交流,并赠送年画艺人《年画研究》、《义成永田野调查报告》等书,与全国各年画产地的艺人与年画博物馆建立了长期联系。

开幕式(年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