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演出形式分类
苏州评弹是说唱艺术,也是表演的艺术。它的演出形式有“单档”。“双档”两个人合作演出。有三个人合作演出的,叫“三个档”。还有几档演员合作演出的,叫做“越做”。弹词有单、双档,评话主要是单档,很少双档。早期弹词是单档居多,目前苏州弹词单档很少,以双档居多,两者各有特色,并无高低之分。苏州评话的演出通常是单档,只用一方醒木,只说不唱。苏州弹词的演出则以双档为主,说唱结合。一般上手坐在右边,以三弦为伴奏乐器,左边就坐的称为下手,以琵琶为伴奏乐器。还有以三弦为伴奏乐器的单档。
单档(苏州广电) 双档《四大美人》演出照
三个档(浙江省文化厅) 越做中篇弹词《林徽因》(网易新闻)
琵琶 三弦 醒木
(二)按书目分类
苏州评弹分为大书与小书,“大书亦称评话,木牌上皆书开讲二字,小书亦称弹词,牌上则书弹唱二字。大书卖熟,卖血(噱)头。小书则说、血(噱)、弹、唱。 说大书要豪侠,说小书要风流。所谓豪侠者直爽也,所谓风流者细腻也。男客吃大书,女客吃小书”。其说唱内容,或为“闺阁千金有宿缘,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御赐结婚大团圆”之类的道德伦理图示;或为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演义故事,如《三国》《金枪传》《岳传》等。群众听罢,“雄壮的事,可使听众荡气回肠,有拔剑起舞之慨。细腻熨帖之处,柔肠寸断,令人起悠悠感叹之思”。
(三)按流派分类
历史上评弹听众都习惯以创腔人的姓氏命名,用“某调”来形容某些有突出风格的唱腔。评弹的流派最早可追溯到晚清时期的陈调、俞调、马调,相传晚清时期有“前四名家”和“后四名家”,前四名家指清嘉庆、道光年间的四个名家,所指有几种不同说法。“后四名家”指清咸丰、同治年间的四大名家,说法比较一致。即马如飞、姚士章、赵湘洲、王石泉。从前、后四名家的传闻来看,晚清时期的名家不少,但是对后世流派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陈调、俞调、马调。
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评弹迎来了流派纷呈的第一个黄金期,这一时期总共产生了11个流派,分别是:魏调、小阳调、夏调、徐调、沈调、薛调、祥调、周调、祁调、蒋调、严调;20世纪40年代主要产生了姚调和杨调两个流派;20世纪50年代,评弹迎来了流派纷呈的第二个黄金期,这一时期共产生了9个流派,分别是:张调、丽调、琴调、候调、尤调、李仲康调、薛小飞调、王月香调、翔调;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没有广为流传的新流派产生。
马如飞 魏钰卿 沈俭安
薛筱卿 魏含英 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