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

胡燕

目录

  • 1 课程简介
    • 1.1 课程宣传片
    • 1.2 课程介绍
  • 2 至美致用的神器--宜兴紫砂
    • 2.1 课程视频
    • 2.2 宜兴紫砂课件
    • 2.3 内涵:紫韵砂心
    • 2.4 起源:陶朱富贵
    • 2.5 发展:兼采众家
    • 2.6 分类:有骨有肉
    • 2.7 审美:虚实相生
    • 2.8 延伸:延泽万物
    • 2.9 拓展资料
    • 2.10 紫砂思维导图
    • 2.11 章节测验
  • 3 影视的鼻祖--皮影
    • 3.1 课程视频
    • 3.2 皮影课件
    • 3.3 内涵:艺曲相容
    • 3.4 起源:倾国倾城
    • 3.5 发展:涅槃重生
    • 3.6 分类:流派纷呈
    • 3.7 审美:栩栩如生
    • 3.8 延伸:精雕细刻
    • 3.9 拓展资料
    • 3.10 皮影思维导图
    • 3.11 章节测验
  • 4 从远古走来的艺术--杂技
    • 4.1 课程视频
    • 4.2 杂技课件
    • 4.3 内涵:杂而有技
    • 4.4 起源:飞去来器
    • 4.5 发展:方士艺人
    • 4.6 分类:人体道具
    • 4.7 审美:险难奇谐
    • 4.8 延伸:工艺魔术
    • 4.9 拓展资料
    • 4.10 杂技思维导图
    • 4.11 章节测验
  • 5 三千年的传奇--木偶
    • 5.1 课程视频
    • 5.2 木偶课件
    • 5.3 内涵:唱念舞演
    • 5.4 起源:俑为前身
    • 5.5 发展:包容并蓄
    • 5.6 分类:形态各异
    • 5.7 审美:看头说话
    • 5.8 延伸:海纳百川
    • 5.9 拓展资料
    • 5.10 木偶思维导图
    • 5.11 章节测验
  • 6 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民间玩具
    • 6.1 课程视频
    • 6.2 民间玩具课件
    • 6.3 内涵:游乐有道
    • 6.4 起源:泥石为基
    • 6.5 发展:循序渐进
    • 6.6 分类:百花齐放
    • 6.7 审美:大俗大雅
    • 6.8 延伸:趣味横生
    • 6.9 拓展资料
    • 6.10 章节测验
    • 6.11 民间玩具思维导图
  • 7 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
    • 7.1 课程视频
    • 7.2 苏州评弹课件
    • 7.3 内涵:吴语说唱
    • 7.4 起源:始于南宋
    • 7.5 发展:由苏入沪
    • 7.6 分类:流派纷呈
    • 7.7 审美:灵动细腻
    • 7.8 延伸:雅致艺术
    • 7.9 拓展资料
    • 7.10 苏州评弹思维导图
    • 7.11 章节测验
  • 8 一心一意--中国结
    • 8.1 课程视频
    • 8.2 中国结课件
    • 8.3 内涵:千千心结
    • 8.4 起源:结绳记事
    • 8.5 发展:推陈出新
    • 8.6 分类:名副其实
    • 8.7 审美:型彩形意
    • 8.8 延伸:衣食住行
    • 8.9 拓展资料
    • 8.10 中国结思维导图
    • 8.11 章节测验
  • 9 人文历史的百科全书--剪纸
    • 9.1 课程视频
    • 9.2 剪纸课件
    • 9.3 内涵:森罗万象
    • 9.4 起源:剪桐封弟
    • 9.5 发展:日新月异
    • 9.6 分类:千姿百态
    • 9.7 审美:纸感刀味
    • 9.8 延伸:文化使者
    • 9.9 拓展资料
    • 9.10 剪纸思维导图
    • 9.11 章节测验
  • 10 民间艺术的文化辞典--年画
    • 10.1 课程视频
    • 10.2 年画课件
    • 10.3 内涵:民俗缩影
    • 10.4 起源:传说崇拜
    • 10.5 发展:与时俱进
    • 10.6 分类:双四齐驱
    • 10.7 审美:雅俗共赏
    • 10.8 延伸:薪火相传
    • 10.9 拓展资料
    • 10.10 年画思维导图
    • 10.11 章节测验
分类:人体道具

四、分类

(一)杂技分类

1.肢体腾跃

靠自身和道具的配合,使身体利用合理的协调性来展示弹跳或轻跃技能。例如:“钻地圈”“蹦床”“腾空飞杠”“抖杠”。

蹦蹦床(中国文艺网)

绸吊(网易新闻)

2.动静平衡

在摆动中还要保持人或道具的重心平稳。例如:“晃板”“走钢丝”“椅子顶”“独轮”。

单手倒立(中国文艺网)

攀登·女子转动排椅(中国文艺网)

3.柔术软功

要求演员有相当的柔韧度,有些类似印度的瑜伽术。例如:“叼花”“顶碗”“玻璃塔”“板凳面”“滚灯”。

顶碗(长江日报)

柔术滚灯(中国文艺网)

4.杂耍抛接

主要表现人对道具的驾驭性,不仅仅是手的驾驭,还有脚、头、口、膝盖、颈等人体各处器官。例如:“蹬缸”“蹬伞”“火棒”“花碟”“弹力球”“流星”“飞叉”。

蹬鼓(中国文艺网)

蹬伞(百度图片)

抖空竹(中国侨网)

滚环流星晃圈(中国文艺网)

杂技剧宝莲灯(百度图片)

转碟(中国文艺网)

5.力技结合

展示表演者对重物的征服,多为大力士的炫技。例如:“扛梯”“石锁”“大武术”“举刀拉弓”。

战国铜鼎,当时常被用于举重练力活动(安徽寿县出土)

6.形神兼备

模仿类节目。例如:“狮子舞”“龙舞”“斗鸡”“旱驴”。

龙舞(中国文明网)

狮子舞(中华导报)

(二)魔术分类

1.以原理和技巧来划分

1)手法类:经练习,专以表现手法技术为主。如《空中取牌》《红球来去》《顶针多变》。

2)器械类:依靠巧妙的设计,在箱、柜、笼、屉、筒、碗等特制的道具中安装机关,表演者操纵这些道具机关,可以造成物品或人的来去、聚散、变色等现象。大多利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原理。

3)化学类:变火、变水,利用烟雾或变化色彩。

4)其他类:预测心理、两地遥感现象,是心理学、数学的魔术。此外还有催眠、瑜伽术等。

2.根据表演实际分类

1)即兴魔术:在朋友家或小型联欢会上,单人表演,就地取材、信手拈来。

2)舞台魔术:现象更强烈,变化更离奇,但表演时需要与观众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角度,再加以灯光、音乐、布景的配合。

魔魔术·花灯(中国文艺网)

(三)口技分类

1.口技(明春):在舞台、厅堂或广场上直接表演。

2.隔壁戏(暗春):在帷幕内表演。

3.腹言术:一人表演两人对话。

口口技(360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