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

胡燕

目录

  • 1 课程简介
    • 1.1 课程宣传片
    • 1.2 课程介绍
  • 2 至美致用的神器--宜兴紫砂
    • 2.1 课程视频
    • 2.2 宜兴紫砂课件
    • 2.3 内涵:紫韵砂心
    • 2.4 起源:陶朱富贵
    • 2.5 发展:兼采众家
    • 2.6 分类:有骨有肉
    • 2.7 审美:虚实相生
    • 2.8 延伸:延泽万物
    • 2.9 拓展资料
    • 2.10 紫砂思维导图
    • 2.11 章节测验
  • 3 影视的鼻祖--皮影
    • 3.1 课程视频
    • 3.2 皮影课件
    • 3.3 内涵:艺曲相容
    • 3.4 起源:倾国倾城
    • 3.5 发展:涅槃重生
    • 3.6 分类:流派纷呈
    • 3.7 审美:栩栩如生
    • 3.8 延伸:精雕细刻
    • 3.9 拓展资料
    • 3.10 皮影思维导图
    • 3.11 章节测验
  • 4 从远古走来的艺术--杂技
    • 4.1 课程视频
    • 4.2 杂技课件
    • 4.3 内涵:杂而有技
    • 4.4 起源:飞去来器
    • 4.5 发展:方士艺人
    • 4.6 分类:人体道具
    • 4.7 审美:险难奇谐
    • 4.8 延伸:工艺魔术
    • 4.9 拓展资料
    • 4.10 杂技思维导图
    • 4.11 章节测验
  • 5 三千年的传奇--木偶
    • 5.1 课程视频
    • 5.2 木偶课件
    • 5.3 内涵:唱念舞演
    • 5.4 起源:俑为前身
    • 5.5 发展:包容并蓄
    • 5.6 分类:形态各异
    • 5.7 审美:看头说话
    • 5.8 延伸:海纳百川
    • 5.9 拓展资料
    • 5.10 木偶思维导图
    • 5.11 章节测验
  • 6 中国民间艺术的活化石--民间玩具
    • 6.1 课程视频
    • 6.2 民间玩具课件
    • 6.3 内涵:游乐有道
    • 6.4 起源:泥石为基
    • 6.5 发展:循序渐进
    • 6.6 分类:百花齐放
    • 6.7 审美:大俗大雅
    • 6.8 延伸:趣味横生
    • 6.9 拓展资料
    • 6.10 章节测验
    • 6.11 民间玩具思维导图
  • 7 中国最美的声音--苏州评弹
    • 7.1 课程视频
    • 7.2 苏州评弹课件
    • 7.3 内涵:吴语说唱
    • 7.4 起源:始于南宋
    • 7.5 发展:由苏入沪
    • 7.6 分类:流派纷呈
    • 7.7 审美:灵动细腻
    • 7.8 延伸:雅致艺术
    • 7.9 拓展资料
    • 7.10 苏州评弹思维导图
    • 7.11 章节测验
  • 8 一心一意--中国结
    • 8.1 课程视频
    • 8.2 中国结课件
    • 8.3 内涵:千千心结
    • 8.4 起源:结绳记事
    • 8.5 发展:推陈出新
    • 8.6 分类:名副其实
    • 8.7 审美:型彩形意
    • 8.8 延伸:衣食住行
    • 8.9 拓展资料
    • 8.10 中国结思维导图
    • 8.11 章节测验
  • 9 人文历史的百科全书--剪纸
    • 9.1 课程视频
    • 9.2 剪纸课件
    • 9.3 内涵:森罗万象
    • 9.4 起源:剪桐封弟
    • 9.5 发展:日新月异
    • 9.6 分类:千姿百态
    • 9.7 审美:纸感刀味
    • 9.8 延伸:文化使者
    • 9.9 拓展资料
    • 9.10 剪纸思维导图
    • 9.11 章节测验
  • 10 民间艺术的文化辞典--年画
    • 10.1 课程视频
    • 10.2 年画课件
    • 10.3 内涵:民俗缩影
    • 10.4 起源:传说崇拜
    • 10.5 发展:与时俱进
    • 10.6 分类:双四齐驱
    • 10.7 审美:雅俗共赏
    • 10.8 延伸:薪火相传
    • 10.9 拓展资料
    • 10.10 年画思维导图
    • 10.11 章节测验
发展:循序渐进

(一)古代

秦汉

玩具主要为陶制、泥制。如山东诸城出土的汉代陶鸟,湖北云梦出土的西汉木马,以及西汉木雕马佣、乐人佣、嬉戏佣等,这些物件虽然不属于现代人眼中的儿童玩具,但说明玩具在汉代已经开始盛行。据古籍文献记载,东汉的时候,有泥制的弹丸给小孩打弹弓用,又有“泥车瓦狗”和骑马的人物及演戏的人物供孩子们赏玩。娱乐功能以外,玩具逐渐取代人殉,大量用于随葬品。人类希望借助于这些万物有灵的玩具,祖灵佑护死去的人。人们希望死去的人像在生时一样享用娱乐器具,以排遣阴间的寂寞。

                                                             百度图片

唐宋

中国民间玩具由发展到全盛时期,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玩具得以开发,当时流行的玩物,已非陶佣之属,面塑、瓷塑、丝帛、扎纸、雕木、彩绘等玩具在民间流行甚广,其题材都较以前丰富多彩。如出土的宋代苏州平江城内的供儿童们磕花饼的烧陶“泥模子”玩具,其中有和尚、仙官、法师、儿童抱球、乌龟、狮子、牡丹、庭院门楼等,十分精美。

当时的玩具,具有了岁时节令的活动现象,许多玩具已成为传统节日的标志。在孟元志的《东京梦华录》中,磨喝乐是一种广为人们喜爱的七夕节玩具。它是一个小胖娃娃,穿着红背心,系着青纱裙子,手里拿着一枝荷花或荷叶,相貌端庄十分可爱。磨喝乐在当时不仅是普通人家孩子玩耍的主要玩具,也是皇室贵族孩子玩具之一。磨喝乐这个名字很怪,据前人的考订,认为磨喝乐起源于佛教中“天龙八部”之一的“摩喉罗迦”,是一种神佛造像的演变;另有说法认为磨喝乐是“罗喉罗”的讹音,罗喉罗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这二种都认为“磨喝乐”源于佛教,说明了民间玩具形成发展的文化基础与社会生活中信仰习俗的紧密联系。

 

                                                            百度图片

元明

民间玩具题材渗入到了杂剧故事艺术中,也是风格定型时期,如元代的泥偶玩具引串了杂剧《张鼎智勘魔合罗》(元人孟汉卿作)的剧情,以及《货郎图》(元人王振鹏绘)故事,对儿童玩具有了一定的具体描绘,而明代随着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各种玩具得到了发扬光大,新涌现的专业化玩具生产不断著称于世,技艺水平显著提高,形制日趋精致,其品类更多地涉及到了吉祥寓意的范围。如:春牛、空钟、扫晴娘、风鸢、风车、束草人、大阿福、一团和气、泥青牛、罗汉、寿星泥玩等等。并有许多具有产地特点的玩具得以形成,象陕西凤翔泥偶鬼脸,河南淮阳“泥泥狗”,江苏核雕艺人王叔远的“核舟”,广东吴川的梅录泥人和佛山的“纸朴”,江西景德镇的瓷玩、江苏宜兴的陶玩和广东石湾的“陶公仔”都已形成了特定的艺术风格。

                                                        百度图片

清朝

中国民间玩具艺术在清代发展到高峰阶段,其生产格局,风格样式和技术品类已基本完备。其材质之丰富、行工之熟巧、形制之精美、题材之广泛,均超出了以往的水平,还有许多技艺品类为清代新创,如无锡的“印段镶手”技法,南京的“西洋镜”,苏州的“影戏洋画”、“自走洋人”,北京的“猴戏”、“鬃人”等等。许多过去附属于祭祀供奉、巫觋方术、人生礼仪、节目庆典等民俗活动的玩具品物,都得到了发展,像捏塑表现神佛和神话故事题材的,有文武财神、蟠桃会、关公、岳飞、武松打虎、二进宫、五虎上将等;纸货则有三星、钟馗、葫芦、酒仙、聚宝盆、太狮图、八仙庆寿及虎、狮、象、麒麟等,竹本玩具有腰篮、锤鱼、花筒、脚盆等;风筝玩具有蜈蚣、鲇鱼、蝴蝶、蜻蜓、金鱼,以及天下太平、三星高照、嫦娥、僧尼会等;布制玩具有布老虎、布绢人、十二生肖等。可见,中国民间玩具题材大都与民俗活动密切关联,属于民俗事像之整体的有机部分。

                                                          百度图片

(二)当代民间玩具

民间玩具具有独特的原创性、传承性、地域性、多样性,这些特质使民间玩具生生不息。在网络游戏和电子产品大行其道的今天,传统民间玩具的锋芒不再,但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跳绳、毽子等民间玩具可以强身健体,被许多中小学设为体育课的锻炼项目。七巧板、华容道寓教于乐,依旧是很好的启蒙用具。而很多民间玩具承载着民俗文化和历史内涵,也为现代的玩具设计提供着可供借鉴的经验。布艺玩具悠久的历史中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很多经典的设计形式和文化符号,被重新发掘并被非常广泛地运用在现代布艺玩具中。

中国民间玩具作为记录中国各个时代、各个地域生活、艺术、历史的活化石,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它跨越年龄,超越国度,是全人类的物质财富。

我们希望,在物欲横流的信息时代,能够加强对传统民间玩具的价值探讨,为人们寻回一些遥远的乡愁。我们相信,古今中外的民间美术,作为历朝历代多彩多智的民间艺术家对人类的贡献,能够跟上时代的节奏,不断焕发光彩,带给人类新的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