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教学视频
-
2 单元导学
-
3 学习指南·重难点
-
4 教学内容
知识目标:掌握固定资产的确认、初始计量原则,掌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方法及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清查、减值以及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掌握“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的应用;熟悉固定资产岗位的职责,熟悉固定资产取得、计提折旧、处置的业务流程;了解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能力目标:通过本情境的学习,会审核相关原始凭证,会正确阅读原始凭证所反映的经济业务并填制审核记账凭证;会建立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等总账和明细账,会登记相关账簿。
固定资产是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其业务内容主要包括:取得固定资产(即购买或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等),修理或改良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计提固定资产减值,以及处置固定资产。
1、先要通过查找资料、咨询等途径了解清楚固定资产相关业务的细节;
2、结合本情境仿真实训资料,熟悉各个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应该取得的原始凭证种类和内容。
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三)固定资产的确认
固定资产的核算
1、外购固定资产
2、建造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1)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4、固定资产折旧
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方法的选择应当遵循可比性原则,如需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①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②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原值-净残值)/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③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直线折旧率的两倍)
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折旧率
注意: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④年数总和法
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折旧率
5、固定资产清查与减值
(1)固定资产清查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不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重置成本确定其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盘亏的固定资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在扣除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2)固定资产的减值
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同时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重点
固定资产的核算
1、外购固定资产
2、建造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4、固定资产折旧
难点
固定资产资本化后续支出和费用化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原则。
易错知识点
(一)折旧方法中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的区别;
(二)盘盈固定资产和盘亏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区别。
课程课件
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第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第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从这一定义可以看出,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具备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不像商品一样为了对外出售。这一特征是固定资产区别于商品等流动资产的重要标志。
第二,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期限较长,使用寿命一般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这一特征表明企业固定资产的收益期超过一年,能在一年以上的时间为企业创造利益。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格不一,为加强管理,便于组织会计核算,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通常使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固定资产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分类,可分为使用中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和不需用固定资产。
3、按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分类,可分为自有固定资产和租入固定资产。
4、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综合分类,一般分为大类: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和土地。其中,土地是指过去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因征地而支付的补偿费,应计入与土地有关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内,不单独作为土地价值入账。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三)固定资产的确认
固定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资产最基本的特征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固定资产也应该满足。在实务工作中,首先,需要判断该项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如果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不是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即使其满足固定资产的其他确认条件,企业也不能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如果该固定资产的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并同时满足固定资产确认的其他条件,那么,企业应将其确认为固定资产。
在实务中,判断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主要依据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了企业。其中,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是指由于经营情况变化造成的相关收益的变动,以及由于资产闲置、技术陈旧等原因造成的损失;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报酬,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直接使用该资产而获得的收入以及处置该资产所实现的利得等。通常,取得固定资产的所有权是判断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凡是所有权已属于企业,无论企业是否收到或持有该固定资产,均可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反之,即使存放在企业,也不能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有时某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虽然不属于企业,但是,企业能够控制该项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认为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给企业,也可以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加以确认。比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企业(承租人)虽然不拥有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但企业能够控制该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与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到了企业,因此,符合固定处置确认的第一个条件。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是资产确认的一项基本条件。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予以确认,其成本也必须能够可靠计量。如果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并同时满足其他确认条件,就可以加以确认;否则,企业不应加以确认。
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有时需要根据所获得的最新资料,对固定资产的成本进行合理估计。比如,企业对于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在尚未办理竣工决算前,需要根据工程预算、工程造价或者工程实际发生的成本等资料,按估计价值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在实务中,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确认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固定资产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第二,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的核算
(一)科目设置
“固定资产”科目属于资产类,核算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原价。借方登记增加的固定资产原价,贷方登记转出的固定资产原价,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原价。该科目通常按固定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在建工程”科目属于资产类,核算企业基建、更新改造等在建工程发生的支出。借方登记在建工程发生的各项成本,贷方登记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该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的成本。该科目通常按资产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累计折旧”科目属于资产类,用以核算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累计折旧”科目属于“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即调整科目,贷方登记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方登记处置固定资产转出的累计折旧。
“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属于资产类,核算企业在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盘盈(固定资产盘盈除外)、盘亏和毁损的价值。本科目借方登记盘亏的资产价值以及结转的盘盈资产价值,贷放登记盘盈资产价值以及结转的盘亏资产价值。本科目可按盘盈、盘亏的资产种类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企业的财产损溢,应查明原因,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属于损益类,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以及本年度发现的重要前期差错更正涉及调整以前年度损溢的事项。本科目结转后应无余额。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属于资产类,核算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贷方登记固定资产发生的减值,借方登记结转的减值准备。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固定资产价值准备。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于资产类,核算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原因转出固定资产价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等。该科目借方登记待转出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处置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贷方登记处置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收入以及应向保险公司或过失人索赔的款项。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应将该科目余额结转至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该科目的期末借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清理完毕的固定资产清理净损失。
(二)主要业务的账务处理
1、外购固定资产
外购固定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的服务费等。
(1)购置的不需要经过建造过程即可使用的固定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专业人员的服务费等,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计入“固定资产”科目的借方。
若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则企业购进生产用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动产)的进项税额不纳入固定资产成本核算,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以下选择部分内容):
一、 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下同)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下同)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以下简称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538号,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以下简称细则)的有关规定,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以下简称增值税扣税凭证)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进项税额应当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
二、 纳税人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含1月1日,下同)实际发生,并取得2009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或者依据增值税扣税凭证计算的增值税税额。
注意:企业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按各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详见子情境1在建工程核算。
例4-1:2009年1月8日,甲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即可投入使用的生产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30 000元,增值税额为5 100元,另支付运输费300元,包装费4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计算固定资产的成本:固定资产成本=30 000+300+400=30 700(元)
(2)编制购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30 7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 100
贷:银行存款 35 800
2、建造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账价值。在核算时应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待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转入“固定资产”。 详见子情境1在建工程核算。
3、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各个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或者使用的条件不同,因而往往发生固定资产的局部破坏。为了保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就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从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中扣除。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等科目。
在对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后,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积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在具体实务中,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下列各项后续支出,通常的处理方法为:
(1)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2)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3)如果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固定资产改良,或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产改良结合在一起,则企业应当判断,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是否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如果该后续支出满足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否则,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
(4)固定资产装修费用,如果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装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账面价值,应将该账面价值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例4-2:2009年6月1日,甲公司对现有的一台生产用设备(消费型)进行日常修理,修理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100 000元,增值税率17%,应支付的维修人员工资为20 000元。
本例中,对机器设备的日常修理没有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因此,应将该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在其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属于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甲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管理费用 120 000
贷:原材料 100 000
应付职工薪酬 20 000
例4-3:企业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更新改造。该生产线的原价为120万元,已提折旧为60万元。改造过程中发生支出30万元,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15万元。计算该生产线更新改造后的成本。
该生产线改造后的成本=(120-60)+30-15=75(万元)。
4、固定资产折旧
(1)计提折旧的范围
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除以下情况外: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2)影响折旧的因素
影响折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固定资产原价,即固定资产取得时确认的成本。计提折旧时,应以月初应计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
②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累计金额。
④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在我国,企业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时,一般与使用寿命混用,在确认折旧年限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该项资产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该项资产预计有形损耗,如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 该项资产预计无形损耗,如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产品过时等; 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该项资产使用的限制。
总之,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九条规定的除外。
注意:
第一,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第二,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补提折旧。
第三,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但不需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第四,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有改变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3)折旧方法
折旧方法可以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方法的选择应当遵循可比性原则,如需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①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额=年折旧额/12
例4-4: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价为5 000 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2%。计算该厂房的折旧率、折旧额。
本例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特点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年折旧率=(1-2%)/20=4.9%
月折旧率=4.9%/12=0.41%
月折旧额=5 000 000×0.41%=20 500(元)
②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原值-净残值)/总工作量
月折旧额=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例4-5:某企业的一辆运货卡车的原价为600 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500 000公里,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5%,本月行驶4 000公里。
本例采用工作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工作量法是指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该辆汽车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位里程折旧额=600 000×(1-5%)/500 000=1.14(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4 000×1.14=4 560(元)
③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直线折旧率的两倍)
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折旧率
注意: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例4-6:某企业一项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 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400 000(元)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0 000)×40%=240 000(元)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600 000-240 000)×40%=144 00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360 000-144 000)-4 000]/2=106 000(元)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来计算。
④年数总和法
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折旧率
例4-7:承例4-6,假如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的各年折旧额如下表所示。
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分母代表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总和。
例4-8: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17%。2009年发生有关固定资产业务如下:
(1)1月20日,企业生产部门购入一台不需安装的A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640万元,增值税为108.8万元,另发生运输费8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2)A设备经过调试后,于1月22日投入使用,预计使用10年,净残值为35万元,决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3)7月15日,企业生产部门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B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705万元,增值税为119.85万元,另发生保险费5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4)8月19日,将B设备投入安装,以银行存款支付安装费3万元。B设备于8月25日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并投入使用。
(5)B设备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35.65万元,预计总工时为5万小时。9月,B设备实际使用工时为720小时。
假设上述资料外,不考其他因素。
要求:(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编制甲企业2009年1月20日购入A设备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64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08.8
贷:银行存款 756.8
计算甲企业2009年2月A设备的折旧额:648×2/10÷12=10.8(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10.8
贷:累计折旧 10.8
编制甲企业2009年7月15日购入B设备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71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9.85
贷:银行存款 829.85
编制甲企业2009年8月安装B设备及其投入使用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 3
贷:银行存款 3
借:固定资产 713
贷:在建工程 713
计算甲企业2009年9月B设备的折旧额:(713-35.65)/50000×720=9.75(万元)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9.75
贷:累计折旧 9.75
5、固定资产清查与减值
(1)固定资产清查
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以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充分挖掘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在固定资产清查过程中,如果发现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填制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表。清查固定资产的损溢,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处理。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不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重置成本确定其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盘亏的固定资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在扣除过失人或者保险公司等赔款和残料价值之后,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如盘亏或毁损的固定资产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在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时应按上述规定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出说明;如果其后批准处理的金额与已处理的金额不一致,应按其差额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
例4-9:乙公司进行财产清查时发现短缺一台笔记本电脑,原价为10 000元,已计提折旧7 000元。该短缺电脑或获得保险公司赔款2 000元,乙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①盘亏固定资产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3 000
累计折旧 7 000
贷:固定资产 10 000
②报经批准转销时:
借:营业外支出——盘亏损失 1 000
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 2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 000
例4-10:丁公司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一台未入账的设备,重置成本为30 000元(假定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该盘盈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进行处理。假设丁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按净利润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丁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盘盈固定资产时
借:固定资产 30 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0 000
(2)确定应交的所得税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7 500
(3)结转为留存收益时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2 5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2 25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0 250
(2)固定资产的减值
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同时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例4-11:2009年12月31日,丁公司的某生产线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经计算,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合计为1 230 000元,账面价值为1 400 000元,以前年度未对该生产线计提过减值准备。
由于该生产线的可收回金额为1 230 000元,账面价值为1 400 000元,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按两者之间的差额170 000(1 400 000—1 230 000)元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丁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70 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70 000
6、固定资产处置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将未使用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对外出售转让,或因磨损、技术进步等原因对固定资产进行报废,或因遭受自然灾害而对毁损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对于上述事项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按规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结转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有关的清理收入、清理费用及残料价值等。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企业出售、报废或者毁损的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转出的固定资产,按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按其账面原值,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2)发生的清理费用等。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科目。
(3)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4)保险赔偿等的处理。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人赔偿的损失,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4-12:乙公司现有一台设备由于性能等原因决定提前报废,原价为500 000元,已计提折旧450 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报废时的残值变价收入为20 000元,报废清理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3 500元。有关收入、支出均通过银行办理结算。
乙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1)将报废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 000
累计折旧 450 000
贷:固定资产 500 000
(2)收回残值变价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2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0 000
(3)支付清理费用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 3 500
贷:银行存款 3 500
(4)结转报废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时:
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33 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3 500
例4-13:A公司2009年3月初向大众公司购入设备一台,实际支付买价58.5万元,增值税9.95万元,支付运杂费1.5万元,途中保险费5万元。该设备估计可使用4年,无残值。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采用年数总和法。由于操作不当,该设备于2009年年末报废,责成有关人员赔偿2万元,收回变价收入1万元,计算该设备的报废净损失。
解析:该固定资产的原入账价值=58.5+1.5+5=65(万元);
已提折旧=65×4/(1+2+3+4)×9/12=19.5(万元);
报废净损失=65-19.5-2-1=42.5(万元)。
固定资产报废的相关会计分录如下,分录中的金额单位为万元:
(1)转入固定资产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45.5
累计折旧 19.5
贷:固定资产 65
(2)责成有关人员的赔偿和收到变价收入时
借:其他应收款——××2
银行存款 1
贷:固定资产清理 3
(3)最后结转固定资产报废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 42.5
贷:固定资产清理 42.5
任务设计
东方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2010年,东方公司发生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如下经济业务:
业务1:2010年1月5日,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用设备,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2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3.4万元,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设备直接交付车间使用。
业务2:2010年2月29日,根据本月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计提该项设备折旧。(该设备预计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1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业务3:2010年7月5日,公司停止对该设备的使用,对其进行改良,将其转入在建工程。
业务4:2010年7月10日,在对该设备进行改良的过程中,替换了某个部件。新部件价值2万元,被替换的旧部件账面价值为0.8万元(假设该旧部件已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
业务5:2010年8月31日,该设备改良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车间使用。预计可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2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业务6:2010年9月30日,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计提该设备折旧费。
业务7:2010年11月5日,对该设备进行修理,以银行存款支付修理费0.1万元。
业务8:2010年12月31日,公司转让该设备,取得转让收入15万元,转让过程中支付清理费用0.1万元,相关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收付。
工作过程
第一步:分析上述经济业务,判断各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要素项目的增减变动,确定应记录的科目。
第二步: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根据固定资产计量方法的要求,确定各科目应记录的金额。
第三步:编制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分录以万元为单位)
业务1:2010年1月5日
借:固定资产 2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
贷:银行存款 23.4
业务2:2010年2月29日(以后各月计提折旧账务处理同样,暂略。)
借:制造费用 0.67
贷:累计折旧 0.67
业务3:2010年7月5日
借:在建工程 15.98
累计折旧 4.02
贷:固定资产 20
业务4:2010年7月10日
借:在建工程 2
贷:工程物资 2
借:营业外支出 0.8
贷:在建工程 0.8
业务5:2010年8月31日
借:固定资产 17.18
贷:在建工程 17.18
业务6:2010年9月30日(以后各月计提折旧账务处理同样,暂略。)
借:制造费用 0.25
贷:累计折旧 0.25
业务7:2010年11月5日
借:管理费用 0.1
贷:银行存款 0.1
业务8:2010年12月31日
借:固定资产清理 16.18
累计折旧 1
贷:固定资产 17.18
借:银行存款 15
贷:固定资产清理 15
借:固定资产清理 0.1
贷:银行存款 0.1
借:营业外支出 1.28
贷:固定资产清理 1.28
业务流程
实务中,对于固定资产的有关业务,不同企业的处理流程虽然不尽相同,但一般流程应该是类似的。再次,将固定资产部分相关业务的一般流程归纳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