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课件
期间费用概述
(一)费用及其确认
1.费用的概念和特点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费用必须是企业在其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这些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的界定相一致。因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包括销售成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等。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否则将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发生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最终也会导致资产的减少)。其表现形式包括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流出或者消耗等。鉴于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而该经济利益的流出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抵减项目,不应确认为费用,应当将其排除在费用的定义之外。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之外,还应严格的满足至少以下条件:
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二)期间费用及其特点
期间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本期发生的、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某种产品成本的、直接计入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与产品成本相比,期间费用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与产品生产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的发生是为产品生产提供正常的条件和进行管理的需要,而与产品的生产本身并不直接相关;生产成本是指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它们应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有关的产品中去。
2.与会计期间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只与费用发生的当期有关,不影响或不分摊到其他会计期间;生产成本中当期完工部分当期转为产品成本,未完工部分则结转下一期继续加工,与前后会计期间都有联系。
3.与会计报表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列入当期利润表;生产成本完工部分转为产品成品,已销售产成品的生产成本再转入利润表列作产品销售成本,而未售产品和未完工的产品都应作为存货列入资产负债表。因此也可把生产成本称为可盘存成本,把期间费用称为不可盘存成本。
4.与所有者权益的关系不同。期间费用的发生会直接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而产品成本的发生不会直接导致使用者权益减少。
(三)期间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期间费用的确认和费用确认的条件一样。基于费用和资产的特殊联系,费用可以根据投入价值基础和产出价值基础,分别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等计量。但由于按照历史成本(实际成本)进行费用的计量易于验证,因此历史成本(实际成本)已经成为会计实务中广泛采用的费用计量属性。
期间费用的核算
(一)科目设置
1.“销售费用”科目:损益类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一般用多栏式账页进行登记。
企业在当期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以及发生的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等经营费用,记入本账户的借方。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从本科目的贷方转入“本年利润” 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2.“管理费用” 科目:损益类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包括固定资产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没有满足固定资产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也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一般用多栏式账页进行登记。
商品流通企业管理费用不多的,可不设置本科目,本科目的核算内容可并入“销售费用”科目核算。
企业在当期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记入本科目的借方。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从本账户的贷方转入“本年利润” 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3.“财务费用”科目:损益类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差额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的现金折扣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企业为购建或生产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发生的应予资本化借款费用,在“在建工程”、“制造费用”等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在当期发生的各项财务费用,记入本科目的借方,发生的应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汇兑差额、现金折扣,贷记本科目。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从本科目的贷方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二)主要业务处理
1.管理费用的核算
2.销售费用的核算
3.财务费用的核算
任务设计
阳光木业有限责任公司20××年12月发生下列有关期间费用的业务:
业务1:2日,用现金购买行政办公用品打印纸,取得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300元。
业务2:3日,签发转账支票一张支付油机进气管产品广告费,取得广告费专用发票上注明金额9 000元。
业务3:5日,以银行存款支付排污费18 000元。
业务4:9日,销售商品一批,以现金支付应由本企业负担的运输费600元,保险费100元。
业务5:18日,财务部张力报销到北京出差的差旅费2 000元。
业务6:25日,支付本季短期借款利息6 000元。
业务7:25日,接到银行通知,第二季度存款利息收入为3 000元。
业务8:28日,以现金购买印花税票500元。
业务9:28日,支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2 000元。
业务10:31日,分配本月职工工资薪酬,其中管理部门人员工资为20 000元,计提工会经费400元;本月应付专设销售机构人员的工资为18 000元,计提专设销售机构人员职工教育经费450元。
业务11:31日,计提销售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5 000元,行政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3 000元。
业务12:31日,将本月发生的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工作过程
第一步:分析上述经济业务,判断各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要素项目的增减变动,确定应记录的科目。以业务1为例:这项经济业务的发生,使企业的费用要素中的管理和资产要素中的库存现金一增一减,分别记在“管理费用”和“库存现金”账户的借方和贷方。
第二步: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根据会计准则和税法的要求,确定各科目应记录的金额。以业务1为例:按照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管理费用”账户借方应计金额300元,相应的“库存现金”账户贷方应计300元。
第三步:编制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业务1:2日
借:管理费用—办公费 300
贷:库存现金 300
业务2:3日
借:销售费用—广告费 9 000
贷:银行存款 9 000
业务3:5日
借:管理费用—排污费 18 000
贷:银行存款 18 000
业务4:9日
借:销售费用—运输费 600
—保险费 100
贷:库存现金 700
业务5:18日
借:管理费用—差旅费 2 000
贷:其他应收款—张力 2 000
业务6:25日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6 000
贷:银行存款 6 000
业务7:25日
借:银行存款 3 000
贷:财务费用—利息收入 3 000
业务8:28日
借:管理费用—印花税 500
贷:库存现金 500
业务9:28日
借:财务费用—手续费 2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业务10:31日
借:管理费用—工资薪酬 20 400
销售费用—工资薪酬 18 45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38 000
—工会经费 850
业务11:31日
借:销售费用—折旧费 5 000
管理费用—折旧费 3 000
贷:累计折旧 8 000
业务12:31日
借:本年利润 82350
贷:管理费用 44 200
销售费用 33 150
财务费用 15 000
业务流程
期间费用内部管理制度
(一)期间费用会计岗位职责
期间费用会计岗位主要负责核算整个企业所发生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这些费用的内容比较繁琐,日常的审核工作较重,在企业正确核算和有效控制期间费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费用会计岗位职责包括以下几项:
1.协助费用主管编制损益预算、费用预算、现金预算。
2.协助费用主管完成预算编制的整理、审核工作,并及时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表,协同费用主管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及时地反馈。
3.按照费用标准、合同审查费用开支,报销各项费用支出,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4.审查费用预算执行情况,确保在预算额度内支付费用,按时编制费用考核进度表、代收代支使用进度表,并将月度费用预算执行情况转发给各费用管理部门,对费用支出过快的项目要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以尽快得以控制与解决,必要时应协助费用归口管理部门申请预算额度的增加。
5.按企业的管控要求对重要费用项目加强日常管控,及时编报费用管理报表。
(二)期间费用内部控制
期间费用内部管理是一些公司日常运作中的薄弱环节,存在较大的内部控制风险,迫切需要强化内部控制。费用报销付款相关的内部控制是通过一系列制度流程的执行来达到目的的。
1.严格执行权签等级制度
按照执行与检查的职责需要分离的原理,要求任何级别业务人员都不能权签自己的费用,包括公司高层领导在内。如果业务发生人将费用单据转交低级别的人员提交,而自己再权签该业务费用,就属于典型的逃避权签等级的行为。
2.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额度是费用报销的高压线,超过预算额度的业务活动需要特别审批。加强预算的管理作用,需要在费用报销审批环节就纳入预算的管理范围,预算内的费用或付款将被优先审批支付;超过预算的业务活动将被更严格地审批。另外,所有的预算均需要拆分到公司或部门内明细业务以及人员。预算的控制只有通过对明细项目的控制,才能达到总预算的有效执行。
3.防止费用失控滥用
费用报销滞后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完全克服,但公司内控人员需要从防范公司风险的角度来建立防止费用失控滥用的制度。另外,还要加大对超期报销的处罚力度,从反面强化及时报销入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