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烈士纪念塔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大众的军队,为中国苏维埃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然而,很多牺牲的红军指战员都是无名无姓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破土兴建纪念塔时,中央苏区已经经历了四次反“围剿”战争,经济条件异常困难。但是,广大苏区军民掀起了自动募捐的热潮。据史料记载,红军直属医院政治部捐大洋8块,第三、第四、第五后方医院共捐大洋58元。中国工农红军残废院全体人员也捐助了大洋21元2角9分6厘。
红军烈士纪念塔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第二局副局长钱壮飞设计,中央政府内务部副部长梁柏台任工程指导,中央政府总务厅厅长赵宝成负责具体实施。1933年8月1日,纪念塔破土动工,1934年1月31日顺利落成,耗时半年多。
红军烈士纪念塔坐落在临时中央政府广场东北端,高约13米。炮弹形塔身矗立在五角星基座上,从地面到基座的五角星面砌有5道台阶。塔身周围还缀着无数鹅卵石块。塔身正面嵌着“红军烈士纪念塔”7个贴金大字;塔正前方地面上,用煤渣(现为石块)铺着“踏着先烈血迹前进”8个苍劲大字。红军烈士纪念塔包含着深刻的寓意:8月1日动工兴建,是为了纪念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塔高13米,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三周年和当时中央苏区十三万红军将士;塔座为五角形,塔身为炮弹形,象征着党指挥枪的原则;塔身布满一粒粒小石块象征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
叶坪朱坊村泥水匠朱先源,这位曾经参加过红军烈士纪念塔修建的亲身经历者回忆说,当年钱壮飞在设计纪念塔时,并未绘制具体图纸。开工建造前,毛泽东、朱德、钱壮飞、梁柏台、赵宝成等人商量定案。钱壮飞从苏区中央局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子弹,他告诉朱先源等人说,纪念塔下面建成五角形,上面建成子弹型。工匠们就是凭借钱壮飞等口授,建造了一个流芳千古的纪念塔!朱先源还说,“踏着先烈血迹前进”是他根据朱德的口授用扫帚最先写在地面的。红军烈士塔基座五角共十面,建有标志性石碑,石碑长132厘米,宽65厘米。石碑上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凯丰、邓发、项英、洛甫(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领导人的题词。
建塔标志碑文有:“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建立”;“工程指导者梁柏台”;“工程设计者钱壮飞”;“一九三三年八月一日兴工”;“一九三四年一月卅一日落成”等字样。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长征。国民政府在“茅草过火,石头过刀,人要换种”的叫嚣中,对中央苏区进行了疯狂屠戮。苏区“无不焚烧之居,无不伐之树木,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
国民党军队占领瑞金后,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三路军总指挥的陈诚策马来到叶坪红军广场,深深为红军烈士纪念塔等五大建筑群所震惊。按照规定,国民党军队所到之处,凡红军所建之物都必须摧毁。红军烈士纪念塔等纪念建筑被炸毁前,陈诚还专门进行了拍照。建国后,红军烈士纪念塔等五大建筑物就是根据陈诚所拍照片复原的。
1961年,红军烈士纪念塔和纪念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0月,国务院公布红军烈士纪念塔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其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军烈士纪念塔已成为红都瑞金的重要标志,成为后人对革命烈士寄托无限哀思的地方。每年清明前后,人们都会前来红军烈士纪念塔祭奠英烈;中央和地方领导人来到瑞金,都会向烈士塔敬献花圈,以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