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略亭
公略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叶坪乡叶坪老村。公略亭于1933年8月1日动工,1934年1月竣工落成。亭在中国并不少见,但三个角的亭却很少见,公略亭就是其中一个。公略亭是一座等边三菱体状的木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2.19平方米。
黄公略,字家杞,1898年2月20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922年秋,黄公略与李灿、彭德怀一起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1923年8月,结业后回湘军第2师3旅6团任副连长、连长。1927年1月,黄公略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高级班。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同年12月,他参加了张太雷、叶剑英、叶挺领导的广州起义。1927年黄公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和彭德怀共同领导了平江起义。1928年11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5军主力赴井冈山后,黄公略率部留在平江、浏阳一带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苏区。他曾先后组织和发动毛田、鲁家湾、老乌塅、金坑等地暴动,指挥了白沙、大胜、永和等战斗,消灭大量国民党驻军和挨户团,在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县境内开辟了数块革命根据地。
在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中,黄公略执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指挥红3军英勇作战,屡建战功。在龙冈战斗中击退国民党军第18师的连续进攻,在富田战斗中配合兄弟部队歼灭国民党军第28师大部和47师1个旅一部,在老营盘战斗中歼灭国民党军第9师独立旅。1931年9月15日,黄公略率部参加方石岭追击战,歼灭国民党军第52师等部。同年10月,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黄公略率领红三军转移途中,于吉安东固六渡坳遭敌机袭击,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3岁。他是共和国三十六位军事家中牺牲最早的一位,也是出现在毛泽东诗词中次数最多的一位。
毛泽东曾经填词《渔家傲》:“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其中“活捉张辉瓒”的功臣则是黄公略。
事情发生在1930年12月28日,张辉瓒率领号称“铁军师”的第十八师向龙冈挺进,准备进犯离龙冈30多里的君埠。黄公略率领红3军从正面出击,迎击东进的张辉瓒所率18师先头部队。清晨,张辉瓒率第52、53旅及师部8000人马,偷偷地从龙冈向君埠进犯,黄公略一声令下,沉睡的山岭顿时沸腾起来,红军很快把国名党军逼到河边,国名党军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淹死,顿时乱了阵脚。穷途末路的张辉瓒狼狈地藏进了草丛中,被红军活捉,张辉瓒的警卫营全营官兵缴械投降。
毛泽东对黄公略给予极高评价。早在1930年夏的行军途中,毛泽东就赋诗赞颂黄公略,“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1931年,当毛泽东听到黄公略牺牲的消息后,非常悲痛,并于第二天亲自在兴国莲塘主持了黄公略的追悼大会,高度赞扬了黄公略的一生,并在主席台两侧拟写了这样一幅挽联: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为纪念黄公略,临时中央政府在他牺牲的地方设立了公略县,建造了公略亭。我们这里介绍的公略亭,正是为纪念黄公略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