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烈士纪念亭
红军烈士纪念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叶坪乡叶坪老村,也称为五角亭,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为了悼念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红军指战员而建造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后与汪精卫武汉政府合并“宁汉合流”,对共产党人进行“清共”和屠杀。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7日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坚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从1930年底开始,蒋介石采用“长驱直入,分进合击”战术,投入10万兵力,分5路向红军进击。毛泽东亲自拟定了两幅标语: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12月30日,在龙冈伏击并歼灭国民党第十八师师部及两个旅近万人,活捉张辉瓒。1931年2月,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南昌行营主任,投入兵力20万,对苏区进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采取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逐步推进。红军继续采取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这次,红军3万多兵力消灭国民党军3万人,痛快淋漓地粉碎了国民党20万大军的第二次“围剿”。
从1931年7月开始,蒋介石自任总司令,何应钦、陈明枢分任左右翼集团军司令,动用了9个师,共30万人,始了对苏区的第三次“围剿”。红军采用“避其主力,击其虚弱,乘胜追击”的方针。红一方面军从7月1日至9月15日共77天,6战5胜,共歼敌万余(17个团),俘敌1.8万余人,缴获长短枪1.5万余支,机关枪175挺,迫击炮55门,各种子弹250余万发,电台6部,骡马约500匹。
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调集近4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蒋介石不顾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略的民族危机,经过半年准备,于1933年9月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对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蒋介石预定目标,用三年时间彻底消灭红军,并于1933年10月初向中央苏区扑来。此时,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把军事指挥权完全交给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李德反对“诱敌深入”,命令红军全线出击,企图实现“御敌于国门之外”,结果使红军辗转于敌军主力和堡垒之间,陷于被动地位。
红军不仅未能御敌于苏区之外,反而自身遭受很大损失:洵口战斗伤亡700余人,浒湾、八角亭战斗伤亡1100余人。1934年4月,在北线的广昌战役中,红军伤亡5093人,约占参战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在南线的筠门岭,红22师抵御粤军2师1旅的进攻,伤亡4000余人,损失过半。8月,红军在高虎脑、万年亭、驿前战斗中伤亡4000人以上。10月,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相继失陷,红军在根据地内粉碎敌人“围剿”的可能性已经完全丧失,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万多人撤离中央苏区,开始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红军烈士纪念亭被国民党反动派拆毁,就连亭座的红条石也被搬运到别处修筑工事。1955年春,国家按原貌重修此亭。1961年3月4日,红军烈士纪念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